一、概況與背景
(一)玻雕文化概況
臺州玻璃雕刻是獨具地方文化特色的手工技藝,起源于清代末年,自路橋、海門和天臺等地流行發展,在全國工藝美術中獨樹一幟。吳子熊玻璃藝術館是中國第一家玻璃藝術館,致力于保護、傳承、發揚玻璃雕刻技藝。吳子熊玻璃藝術館新館于2004年5月建成開館,地處臺州市中心、市民廣場西北面,交通便利,環境優美,占地10000多平方米,展區面積達5000平方米,有十大展館,有八件鎮館之寶,珍藏各類非遺玻雕精品約3000件。目前,吳子熊玻璃藝術館是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宣傳展示基地,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生產性保護基地,浙江省文化建設示范點,臺州市、椒江區兩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國家級AAA旅游景點,臺州市十大旅游景點之一,臺州市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和市民終身學習體驗基地。
(二)創建“玻雕文化”書院背景
1.滿足終身學習的需要
為構建全民終身學習體系,臺州市椒江區葭沚成校依托吳子熊玻璃藝術館,于2014年6月和藝術館聯合成立了“玻雕文化”書院。在這里,我們可以看到精美絕倫的藝術精品,可以學習體驗到優秀的民間“非遺”文化和玻璃雕刻技藝,是市民、游客及各個團體參觀學習實踐的最佳地點,滿足了市民終身學習的需要。
2.傳承玻璃文化的需要
吳子熊玻璃雕刻藝術是臺州的一張名片,原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吳邦國曾題詞:這是名副其實的“絕技”。但隨著時代的發展,能雕刻出精美絕倫玻璃藝術品的匠人慢慢減少,玻雕文化面臨著傳承的危機。“玻雕文化”書院的創建,是更好地傳承民族文化瑰寶的需要。臺州玻璃雕刻不但要實現技藝的傳承發展,更要實現價值的提升和創新。央視遠方的家播出吳氏玻雕第二代傳人吳剛的精湛技藝及工匠精神和家國情懷,浙江開放大學也在書院拍攝了玻雕藝術專題片,宣傳推廣“玻雕文化”。
自“玻雕文化”書院成立以來,葭沚成校以“玻雕文化”書院為載體,創新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終身學習活動,大力弘揚精益求精的“玻雕文化”工匠精神,打造“新理念·新空間·新服務”的市民終身學習基地,掀起全民“學習潮”,為推進全民終身學習、建設學習型社會和學習型大國充分發揮了成校力量。
二、主要做法
(一)打造“1+3”“玻雕文化”體驗服務構架
1.建立一個市民終身學習體驗基地
“玻雕文化”書院作為首批玻璃文化市民終身學習體驗基地,定期為市民講解演示,培訓非遺技藝,每年舉辦非遺技藝傳承培訓近50場,受益群眾近3000人。同時,書院努力探索“非遺+旅游+文創+展覽+培訓”等多業態融合的非遺傳承發展新模式,努力打造新生代非遺傳承人才孵化基地和獨具影響力和創造力的非遺特色創新研發基地。
2、推進“三進”體驗服務活動
推進“玻雕文化”進社區、文化禮堂活動。書院成立來,攜手各社區、文化禮堂,組織2000多居民走進書院參觀體驗,感受玻璃文化,領會玻雕藝術的流光溢彩。同時,書院在各社區、文化禮堂開展100多場非遺技藝培訓、講座,參加人數1000多人,和社區居民一起以砂輪作筆,用玻璃作畫,助力玻雕藝術豐富社區居民精神文化生活,讓他們感受到了玻雕藝術的魅力,助力全民終身學習活動。
推進“玻雕文化”進校園活動。學玻雕技藝 做非遺傳人。“非遺玻雕”進校園,讓校園成為玻雕藝術保護與傳承體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場所。“玻雕文化”進校園活動有助于學生認識非遺、學習非遺,保護非遺,推進玻雕非遺發揚光大,促進了全民終身學習體系的完善和提高。同時,“玻雕文化”進校園活動能培養學生動手制作創新的能力,從小培養他們的大國工匠精神。實施近十年來,已在學院路小學、文淵小學、華師大臺州學校、椒江二職、職業中專、臺州職業技術學院等學校創建了“非遺”社團,培訓學生2000多人次。“玻雕文化”的學習和傳承,使學生了解了非遺文化,在繼承優良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培養了學生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與保護的興趣,形成具有鮮明特色的校園文化,為廣大師生創建優良人文環境與和諧的發展氛圍,豐富學生對藝術品的鑒賞知識出了一份力。
推進“玻雕文化”進企業活動。為全方位、多層次地傳播玻雕藝術文化,“玻雕文化”走進了葭沚街道10多個企業,讓企業職工體驗“玻雕文化”魅力,讓非遺與科技碰撞出不一樣的火花,在傳播繼承非遺的同時,推陳出新,打破傳統壁壘,讓“非遺之花”開得更加艷麗,詮釋大國工匠精神。對全民終身學習活動進企業進行了有益的嘗試,得到了廣大職工普遍歡迎。
(二)構建“五大板塊”“玻雕文化”活動內容
1.開展“文化惠民”公益培訓活動
為進一步落實文化惠民工程,大力推進全民藝術普及,提高全民文化藝術水平,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效能,滿足人民對美好精神文化的需求,為文化事業發展奠定良好基礎,書院舉辦了30多場包括親子活動在內的玻雕文化公益培訓活動,參加人數900多人,受到了廣大群眾的喜愛和歡迎。
2.開辦“多彩暑期”“‘玻文化’快樂學堂”
為豐富中小學生暑假生活,激發和培養廣大少年兒童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興趣,開辦“多彩暑期”、“‘玻文化’快樂學堂”等多項中小學夏令營、研學活動。2019年,玻璃藝術館獲批臺州市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配備用于實訓玻雕的機器設備60套,一次可供60人學習體驗玻璃雕,同時配備玻璃館的玻雕傳承人和椒江區葭沚成校的教師團隊及輔導員8名,每年舉辦的玻雕體驗培訓及研學活動就有20多場,受益人數達2000多人次。同時,書院館精心設計了“玻璃雕刻研學路線”,路線注重模塊深度融合轉化打造集非遺科普、創意創新、生產制造、文化傳承、藝術展覽、旅游消費、人才培養、創業孵化等于一體的特色旅游路線,并制定特色體驗活動,打造出研習游、親子游等特色旅游項目。
3.開展“文化暖心”關愛弱勢群體活動
以“文化暖心”為主題,旨在關愛老人及殘障兒童等弱勢群體,是玻璃藝術館在“公益性、均等性、常態化”要求的基礎上自主創立的公益性品牌服務項目,是藝術館精心打造的群眾文化活動的又一張名片,已在椒江區福利院、葭沚街道居家養老中心開展10場文化暖心活動,旨在用藝術去關愛弱勢群體、殘障兒童,使他們體會到更多生活的樂趣。
4.舉行“點亮生活”“玻雕文化”作品大展賽活動
“玻雕文化”書院每年都在椒江非遺日、臺州市“鄉村名校”鄉土文化傳承與發展現場推進會、勞動節等不同場合舉行作品比賽、展示等活動,交流經驗、點亮生活。2021年4月16日,“玻雕文化”書院師生創作的建黨100周年作品“56個民族56朵花”完成后臺州日報,今日椒江等當地媒體及自媒體爭相報道。書院成立以來,成果顯著,玻雕學員的作品在各類展覽和比賽累計獲得金獎10項,銀獎11項,銅獎3項,優秀獎4項。
5.參加“人人學習”全民終身學習周活動
從2019年開始,“玻雕文化”書院每年都受邀參加了臺州市、椒江區及葭沚街道全民終身學習周活動,非遺傳承人攜精美的玻雕作品亮相。活動現場,非遺傳承人展示了精湛的玻雕技藝,吸引了不少觀眾駐足觀賞,為全民終身學習周活動注入了濃厚的文化底蘊。同時,不定期在非遺館、市民廣場、臺州市文化產業園、葭沚老街等公共場所展示、宣傳非遺文化,此外,還走出臺州,走出浙江交流、傳播“玻雕文化”,極大地推廣了“玻雕文化”,真正營造人人、時時、處處可學的全民終身學習氛圍。
(三)研發“四化”“玻雕文化”體驗課程體系
書院以非遺傳承人為橋梁,注重研發玻璃文化活動課程體系,積極同中小學、技校、院校結對創建非遺工作室或非遺社團,編寫玻璃雕刻工藝教材,重點講解玻璃雕刻工藝流程,對玻璃雕刻工藝及創作進行模塊化教學,讓非遺進入更大更廣闊的知識系統。
1.課程內容豐富化
課程內容涵蓋如下六個主要方面:
一是臺州玻璃雕源流,科普臺州玻璃雕刻的發展歷史,特色,現狀,傳承,雕刻手法及作品特征,介紹玻璃雕刻的制作過程。通過理論介紹,視頻演示,實物展示等綜合介紹整個玻雕技藝的全過程。
二是“筆”的介紹與運用,砂輪筆是玻璃雕刻最主要的工具,通過講、觀、用對各種大小砂輪的用途及特性進行詳細的介紹及講解,為拿穩“筆”用好“筆”做好鋪墊。
三是平板玻璃基礎雕刻練習,平面玻璃上練習簡單圖案線條,大的直線法,弧線法,尋找平衡點,著力點,練習線條做到“穩”“勻”“準”。
四是雕刻素材之花鳥 ,運用線條組合搭配各種傳統花鳥生肖的雕刻步驟,粗細線條的搭配運用,力度大小的掌控,主次結構布局,層次疏密的分布,宗合講解技巧,視頻演示,實踐操作,練習創作不同風格的平板玻璃作品。
五是玻璃器皿的雕刻,日常生活中常見玻璃用品非常多,以茶杯,酒杯,魚缸等玻璃器皿為載體,結合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鼓勵學生創新創作,讓“非遺”走進生活當中,讓學生學有所感,學有所用。
六是作品展示,主要內容通過所學的玻璃雕刻技藝自由創作,通過自評,互評,師評方式選出各類優秀作品進行評點展示,激發學生的創作熱情。通過開展作品的展示活動,給學生創造一個互相交流學習的平臺,增強學生的溝通交流能力。
2.課程實施科普化
本課程以學生為主體,以理論學習和實踐探索相結合的方式,課堂討論臺州玻璃的發展變化,以及臺州玻璃雕刻的文化特色 , 以及傳承情況,傳承現狀。講解玻雕的制作流程,工具的運用技巧,線條組合方法,雕刻概念及成像原理。以理論知識點為基礎,結合PPT視屏圖片,現場演示,實踐操作.課堂討論研究相結合,從多個方面各個角度去分析解剖玻璃雕刻.通過鑒賞及討論構圖特色,引導學生開闊思路,創新新作品.
一是認識玻雕。通過PPT及作品展示,讓學生們認識了解臺州玻璃雕刻的歷史背景,傳承現狀,制作工藝,制作工具的深入了解,分析解剖玻璃雕刻的特征,及形成原理。
二是實踐練習。通過老師講解的方法步驟實踐練習。由簡單的直線條,到弧線條,由長線到短線,由單線到雙線,由實線到虛線,由簡單到復雜的練習。能夠把“筆”運用到隨心自如,筆隨人走。畫出的線條輕盈柔美,鋼勁有力。
三是設計創作。通過讓學生開動腦筋自己設計創作有主題,有創意,有結構,有特色的玻璃藝術品,讓學生們成為學校的小小玻雕家。
3.課程評價體驗化
本課程注重于學習過程,通過平時練習課程的成績和期末設計創作的成果給于綜合的評價。
一是平時成績。通過對學生平時每次課程的練習掌握程度作品成果以A、B、C記錄,取一個綜合成績。
二是創作成績。學期結束前組織一次創新創作比賽,以互評,共評的方式給于一個綜合成績。
三是評選小小雕刻家。根據平時成績優異和創新創作成果優異的同學可以參加競選玻璃雕刻“小小雕刻家”,由全體學員共同評選出三名。
4.課程數字化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推進教育數字化,建設全民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學習型大國”。教育數字化正在重塑新時代教育,課程數字化賦能全民終身學習必將是個新趨勢。“玻雕文化”也正逐步在運用一些數字化手段,助力“玻雕文化”的傳承和發展。累計完成初識玻雕、走進玻雕、玻雕技法三門系列微課,共55個教學視頻,整合文化傳播視頻5部,為非遺文化的線上學習提供了便利,將努力實現利用數字化賦能教學場景重構。未來,我們可以讓學員坐在教室里就可以與工程師共同設計產品,與藝術家合作完成藝術創作等。
三、具體措施與保障
(一)建立組織機構
1.建立“玻璃文化”書院活動領導和指導小組
“玻璃文化”書院活動領導成員:吳剛,吳岳;“玻璃文化”書院活動指導小組成員:孫亮、葉瑩、包先強。
2.創建“玻璃文化”書院非遺工作室和非遺社團
一是在玻璃藝術館內創建“玻璃文化”書院,培養能設計、雕刻、撰文的較全面的傳承人,積極開展培訓工作,積極參與社會各種業內技術交流和展示活動,并力求變革、不斷推出新作品,不斷追求藝術品造型上創新,讓新作品能跟上新時代,走入千家萬戶,體現人人、處處可學的全民終身學習的理念。其次,書院每年均要“請進來,走出去”,舉辦一、二場大型玻雕作品展,并注重傳統的媒體傳播,也注重在新媒體網絡平臺拍攝傳播,推廣、宣傳“玻璃文化”,讓“玻雕文化”傳得更廣。
二是“玻璃文化”書院在學院路小學、文淵小學、華師大臺州學校、椒江二職、職業中專、臺州職業技術學院等學校創建了非遺社團,每周一到二次社團活動,體驗高超的民間藝術文化,提高學生對藝術品的鑒賞能力,培養學生熱愛家鄉文化的情感。
(二)建立保障機制
1.經費保障
設立“玻璃文化”書院建設專項經費并列入藝術館預算。每年初,藝術館安排一定數量的“玻璃文化”書院建設經費用于基礎設施建設及師資建設等,并建立了比較健全的專項經費管理與監督工作制度,明確規定??顚S谩?/p>
2.物質保障
成立玻璃文化市民終身學習體驗基地,配備用于實訓玻雕的機器設備60配套;工作室設立大師配套實訓教室, 管內工作室專用場地近300㎡,可接納六十位學員同時進行學習培訓及生產操作;藝術館每年均全額提供“玻璃文化”書院工作人員工資、水電費用、設備添置及改造、原材料等各種費用。
四、成效與影響
(一)品牌成效
多年來,吳子熊玻璃藝術館內收藏了大量的玻璃文化藝術精品,具有極高的文化內涵。這里有兩大“大世界吉尼斯之最”——玻璃雕刻各國元首肖像數量之最、最大的玻璃報紙《天津日報》;有以凸浮雕的技藝雕刻在二塊巨大的玻璃上的、吳邦國委員長贈送吳子熊的《黃鶴樓》唐詩一首;有國內最大的的《水晶象棋》,每顆重約5公斤;有獲上海大世界吉尼斯記錄、世界唯一的玻璃報紙《開國大典》;有玻璃彩色浮雕《勇立潮頭》;有典雅飄逸、吳帶頭風、儀態大方、氣宇非凡的《87神仙卷》;有《長征》大型玻璃雕刻書法;有《中國奧運冠軍》大型玻璃雕刻藝術品等,是臺州一張閃亮的城市名片。吳剛大師被浙江省總工會授予“浙江工匠”榮譽稱號,被臺州市椒江區總工會聘為椒江工匠學院特聘講師;書院主要成員孫亮老師被臺州椒江區總工會授予“椒江工匠”榮譽稱號。書院學員在省級刊物發表論文16篇,27件作品獲省級 及全國金獎和銀獎,有力地提高了品牌的知名度。
(二)品牌社會影響
“玻雕文化”書院積極參與全民終身學習體系的構建,由葭沚成校牽頭,以“玻雕文化”書院為載體,采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社會服務相結合的方式,服務全民終身學習,到各個社區、文化禮堂、企業等進行非遺展示,讓群眾參與非遺體驗,讓非物質文化為城市、為市民的生活添加色彩,傳承中華民族傳統技藝和豐富居民精神生活、提升居民文化自信的雙重價值,培養大國工匠精神,也為建設祖國的美好未來貢獻力量,2023年“玻雕文化”書院獲評臺州市全民終身學習品牌項目。書院自成立以來,社會影響力不斷擴大,各類各級媒體多次報道“玻雕文化”書院在全民終身學習中做的有益的嘗試,2023年4月21 日中央電視總臺在葭沚老街舉辦“推動共同富裕浙江研討會暨媒體行動”直播報道,“玻雕文化”書院負責人孫亮以非“遺潤童心,文化共傳承”為主題,在報道中宣傳介紹“玻雕文化”。習近平總書記任浙江省委書記時視察藝術館時多次談到,“這個藝術館辦得很好,很有自己的特色,希望你們一定要把技藝傳承下去,一代比一代更好”。國務院總理李強同志,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趙樂際同志,中央政治局常委蔡奇同志,中央政治常委陳希同志,中央政治局委員陳敏爾同志,中央政治局委員黃坤明同志,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張德江同志,原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同志先后視察藝術館,他們有的留詞、題字和講話及合影。鞭策鼓勵吳氏的玻璃雕刻技藝,他們的鼓勵給了我們力量和信心,也是給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注入了自信與活力。玻璃雕刻藝術品曾作為“ 國禮 ”贈送墨西哥總統卡爾德龍、法國前總統希拉克、美國前總統老布什、克林頓、加拿大總理、聯合國前秘書長安南、潘基文等,并得到他們的回信及高度評價,“玻雕文化”走向了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