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州職業技術學院醫藥學院帶教師傅帶領實習生親臨現場,對各類閥門和設備的細節進行深入講解。學校供圖
臺州職業技術學院藝術學院浙江省工藝美術大師金樹立向弟子介紹玻璃雕刻和琉璃工藝作品的制作原理。學校供圖
浙江省臺州市是中國民營經濟發祥地、股份合作經濟發源地,全市民營企業占企業總數的99.5%,曾被評為中國民營經濟最具活力城市、中國民營經濟最具影響力城市。臺州也是“制造之都”,目前已形成35個工業行業大類、170多個行業種類的產業體系,境內A股上市企業數居全國地級市第四位,307個產品細分市場占有率居國內外第一。
2021年臺州獲批成為國家職業教育創新高地建設城市。臺州發揮職業教育國家試點倍增效應,緊緊圍繞破解產教“兩張皮”、融合深度不夠問題,在實踐探索中厘清政府做什么、企業做什么、學校做什么,初步形成了“政府統籌、多元辦學、立體育人”的多元辦學“臺州經驗”,“校企協同、中高一體、育用貫通”的人才培養“臺州模式”,“育訓并重、協同研發、成果共享”的服務民企“臺州樣本”,探索現代職業教育與民營經濟融合發展實踐,推動產教融合不斷走深走實。
聚焦政府做什么
讓融合生態優起來
一是政策激勵。臺州圍繞產教深度融合,制定出臺20多個激勵政策,破解校企合作中遇到的政策堵點難點。比如,制定《臺州市職業教育校企合作促進條例》,今年1月1日起施行。《條例》在法律層面保障企業、院校合法權益,明確企業投資或者企業與政府合作建設職業院校的建設用地,按照科研用地管理,符合國家劃撥用地目錄的,可以通過劃撥方式供地;職業院校、教職工和學生的自主知識產權成果可在企業作價出資或者入股,企業人員的教育教學成果可以認定為技術或者科研成果;職業院校開展校企合作所得收入的一定比例可核定為績效工資增量,教職工在校企合作中合法取得的企業兼職報酬和科技成果轉化獎勵收入不納入績效工資總量。
二是規劃先行。臺州不斷優化產教城發展布局,對標新能源、新材料、新醫藥健康、未來汽車、精密制造等五城建設要求,把產教融合發展納入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出臺《臺州市臨港產業帶職業教育發展規劃》,明確“1個園區、9個中心、N所特色化學校”的總體布局,引導高校特色學院、中職學校到產業集聚區辦學。建立服務臨港五城建設“30分鐘技能學習圈”,組建模具加工與裝配、汽車技術等35個職業教育專業群,新增智能制造、新能源等一批新興專業。推進辦學特色化,增掛7所市級特色化校名,比如臨海市華海技術學校增掛臺州市制藥技術學校,溫嶺市職業技術學校增掛臺州市智能制造技術學校,三門職業中專增掛臺州市新能源工程學校。
三是市域統籌。加大產教融合市域統籌力度,明確市、縣兩級政府履行產教融合納入規劃、保障投入、統籌協調、開展督導等八項職責,建立黨、政、部門、共同體、學校產教融合“五位一體”工作機制;印發《關于加強職業教育市域統籌工作的意見》,重點推進招生等五方面市域統籌;成立職業教育與產業研究院、產教融合專家指導委員會;搭建產教融合信息服務平臺,建成“匠才薈”數字職教管理云中心,初步實現招生、教學、培訓、就業等一體化管理。
聚焦企業做什么
讓合作意愿強起來
一是引導企業參與辦學。以混合所有制辦學改革創新推進社會多元辦學,出臺《職業院校混合所有制辦學的實施意見》,對職業院校混合所有制辦學的設立辦法、投入管理、運行機制、支持保障及監督管理等方面進行規范,明確“政府對舉辦職業教育的民辦非營利性機構給予20%生均支持,減少對混合所有制辦學機構的金融擔保費用,優先支持混合所有制的項目用地”,開展了混合所有制辦學試點32個,形成“政府+民營企業”“二級學院+民營企業”“學校+民營企業”等多元辦學“臺州樣本”。
二是引導企業協同育人。圍繞“把專業建在產業鏈上、把課堂建在生產線上”,推進政企校多方協同育人。研制產教融合譜系圖,發布《臺州市產教供需年度報告》,共建共享20多個產業學院產學研合作平臺,長三角汽車、模具產教融合聯盟等85個項目獲評省產教融合項目,實現了產業與專業共舞、企業與學校雙贏。比如,愛仕達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與溫嶺市職業技術學校、浙江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合作,以產教融合模式定制工業機器人專業人才,校企共同招生、共建課程、互培師資,目前已經有三屆240名學生畢業,70%以上學生就業于愛仕達集團。
三是引導企業以技提薪。借助全省首個全市域技能型社會建設試點機會,強化“技高者多得”導向,制定全省首個技術工人薪酬分配指引,出臺《行業性能級工資集體協商操作標準》,引導上市公司開展對技術工人股權激勵,讓技能等級與薪酬待遇“掛鉤”。目前,臺州開展能級工資集體協商覆蓋企業3913家,惠及職工48.15萬人,技術工人年度預期薪酬同比往年提升6%。比如,上市企業浙江艾迪西流體控制股份有限公司,將15%股份納入員工紅利分配體系,讓更多技術工人從“打工者”變為“合伙人”。
聚焦學校做什么
讓辦學活力旺起來
一是提升學校辦學能級。職業院校始終把提升辦學能級作為第一要務,用好部省共建職教高地支持政策,對接臺州汽車及零部件、醫藥醫化、模具與塑料、泵與電機、縫制設備、智能馬桶、通用航空等七大千億產業,辦強專業、建優專業群、提升辦學實力,以辦學能級提升職業教育吸引力。比如,17所職業院校入選省“雙高計劃”建設單位,建成國家級和省級中職教育改革和發展示范校10所。
二是提升服務企業能力。職業院校堅持主動對接企業需求,搭建科技創新團隊、產業技術聯盟、重點實驗室、技術孵化中心等科技服務平臺,為企業提供所需服務,每年承接技術服務項目400多項、科技成果轉化450項以上、科技服務實際到款額6000萬元以上。同時,做大做強職業院校參與社會培訓、社會人員學歷提升行動,建立職業技能培訓“兩清單一指數”,每年培訓人次達10萬以上,每年新增成人初高中學歷提升10萬人、大專及以上學歷教育學員30萬人,努力讓有學習意愿的社會人員“愿學盡學”“想學盡學”。比如,臺州科技職業學院與正保遠程教育集團、正譽企業管理(廣州)集團三方共建集“學生真賬實訓、企業真實生產和社會培訓服務”等綜合功能于一體的產業學院,目前為3萬多家中小微企業提供真賬業務,累計為臺州本地中小微企業輸送專業財稅人才600多人,依托“財務云協同管理平臺”規范企業財務管理流程,降低企業核算成本達70%。
三是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縱向上,積極探索區域中高企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通過“中職+高職+企業”“中職+本科+企業”等方式,拉長了培養鏈,增強了學生對職業和企業的認同,提高了人才培養質量。目前,市域內開展長學制人才培養改革培育項目11個,入選省中高職一體化改革試點學校4所,每年培養學生1000多人。橫向上,積極探索職技企一體化培養,實施職業院校和技工院校同目標引領、同政策保障、同平臺支持、同歸口管理、同頻率發展的“五同”改革行動,推動職業院校和技工院校學分互認、一體培養,打破技術工人成長天花板。目前已在全市16所學校43個專業開展試點,職技融通改革做法獲國家發展改革委肯定;借助“學歷證書+技能證書”通道,8063名學生獲得技能等級證書。
下一步,臺州將緊扣現代職業教育與民營經濟融合發展一條主線,以創建國家產教融合型試點城市為契機,不斷鞏固深化職教國家試點成果,在優化產教融合環境、暢通學生發展通道、提高職業教育吸引力三個重點上下功夫,加強產教融合、學城共興頂層設計,統籌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各方資源,落實好相關激勵政策,擴大中高本企一體化培養規模,更加暢通“學歷+技能證書”通道,努力讓每個人的人生都有出彩的機會,助推創建技能型社會和產教融合型城市,為臺州建設民營經濟示范城市貢獻職教力量。
(作者阮聰穎 系浙江省臺州市教育局黨組書記、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