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日前,全國治理教育亂收費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印發《關于學校以教育信息化為名違規收費典型問題查處情況的通報》,對河北、山西、海南、江蘇和山東等地5起學校以教育信息化為名違規收費典型問題查處情況進行了通報,并對相關工作提出明確要求。
點評:近些年來,在各有關部門、地方各級政府的共同努力下,中小學擇校亂收費、有償補課等教育亂收費現象得到了明顯遏制。然而,教育亂收費具有很強的反彈性,在重拳治理下仍時有發生。
如今,違規收費手段更加隱秘,如有的收費打“擦邊球”,以家委會名義收取補課費等,有的與第三方公司聯手,由校外人員收費,學校從中獲利等。這其中,教育信息化、中小學課外服務、職校生實習培訓等,都是違規收費的重災區。如從《通報》披露的學校違規收費問題看,變相強制學生購買平板電腦及課程資源、強制學生辦理電子學生證等,涉及領域均與教育信息化相關。
毫無疑問,教育亂收費這種民眾身邊的腐敗,不僅損害了學生和家長的利益,而且影響了師德師風建設和教育部門形象,有損教育公平,是對健康的教育生態的一種破壞。因此,各地在加強教育經費保障的同時,還要對教育亂收費的治理常抓不懈。
杜絕教育亂收費現象,不能僅靠教育部門一家之力,必須凝聚市場監管、財政部門等多方合力,齊抓共管,找清問題根源,標本兼治。對各級各類學校來說,要嚴格執行教育收費政策,自覺規范教育收費行為,保障學生家長的切身利益。只有強化監督與問責,暢通家長反映通道,才能營造風清氣正的育人環境,讓教育亂收費行為無所遁形。
新聞:據媒體報道,近年來,濰坊職業學院積極落實學生實習的主體責任,強化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建設,創新“校內崗+學訓點+基地群”實習管理模式,人才培養的質量和適應性不斷提高。
點評:沒有高質量的實習,就沒有高質量的就業。學生實習是實踐教學的重要環節,是實現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培育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的重要手段,更是職業教育類型特色的重要體現。職校生實習不是小事,而是涉及企業、學生及家長、學校和政府多方利益,在組織管理、崗位分工、成本利益等方面考驗著多方智慧。
當前,實習崗位數量單一、技術含量低、勞動強度大、專業對口率低是職業院校學生實習亟須破解的難題。尤其是受到疫情的影響,職業院校學生實習面臨著新的挑戰。僅憑學校一己之力獨木難支,需要集聚政府、行業企業和學校三方合力,形成整體推進格局,更好地服務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如濰坊職業學院充分利用國家應用化工示范性職教集團平臺,吸引了50多家國有企業、大型企業、產教融合型企業形成學生實習基地群,為學生高質量實習及就業提供了數量充足的實踐崗位。
與此同時,職校生實習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學生勞動安全保障、教育教學管理、企業生產經營、實習責任保險等方方面面,如何建立多元參與的管理標準,把好學生實習“保障關”,也是擺在教育主管部門、學校、行業企業等面前亟待解決的問題。人們期待多方合力,讓學生實習有質量有保障,真正成為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重要環節。(沙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