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教育是培養多樣化人才、傳承技術技能、促進就業創業的重要途徑。作為與經濟社會發展結合緊密的教育類型,職業教育在加快建設共同富裕綠色樣本中“大有作為”。
近年來,湖州加大統籌力度,以中職教育“現代化工程”為抓手,累計建成6所省中職名校,5所中職學校和19個中職專業入選省中職“雙高”建設項目,打造了一批職業教育品牌學校和專業。湖州市本級9次榮獲省職業教育發展考核“優秀單位”,德清、長興、安吉三縣也多次榜上有名。
2022年是職業教育提質培優、改革攻堅的關鍵年,湖州市啟動實施中職教育“提質培優行動計劃”,擴大長學制人才培養規模,不斷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增強職業教育適應性,為實現共同富裕提供動力引擎。
職教學子進企業實習 譚云俸 攝
中職教師指導西藏班學生蝴蝶蘭培育
深化產教融合
助推產業興旺
近日,教育部公布2021年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典型案例,湖州中職學校4個產教融合案例入選。
浙江信息工程學校探索基于技術工作坊平臺的“引企入教”實踐與創新;湖州藝術與設計學校酒店服務與管理專業開展“3·4·4·6·4”現代學徒制,校企院攜手共育定制式高端人才;湖州市現代農業技術學校構建與實施農業季節性生產制約下“候鳥式”學徒培養;長興職教中心推進基于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的電氣運用與控制專業校企合作共同體建設,成為產教融合的典范。
據了解,近年來,湖州深入實施市中職教育“產教融合工程”,多元主體組建職教集團10個,成功創建國家級示范性職教集團(聯盟)培育單位1個、省級校企合作共同體8個,重點扶持中職學校與特色小鎮、工業園區、行業企業共建市級產業學院8個,助力湖州“4210”現代產業體系發展。還成功創建省職業院校產教融合項目10個,浙江信息工程學校高端裝備制造實訓基地竣工驗收,德清縣職業中專產教融合工程項目立項,為深化產教融合打下了堅實基礎。長興職教中心、長興技師學院開設企業定制班,為合作企業輸送技術技能人才,助力長三角(湖州)產業合作區高質量發展。
產教融合,也讓現代學徒制的內涵進一步豐富。湖州積極探索現代學徒制與企業新型學徒制的有機銜接,加強中職與高職在學徒制育人方面的合作,浙江信息工程學校、安吉職教中心分別與浙江育英職業技術學院、湖州職業技術學院合作開展中高職一體化現代學徒制,以“校—企—校”的模式培養高學歷、高技能的“雙高”復合型人才。近日,在2021年浙江省學徒制典型案例評選中,湖州中職學校共有8個案例成功入選,長興技師學院、湖州交通學校獲評“優秀組織單位”。
堅持育訓并舉
助力“擴中提低”
職業教育在促進共同富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目前,湖州中職學校73.85%的學生來自農村家庭或城市困難家庭,省外戶籍在校生占比達25.44%。通過接受職業教育,為眾多低收入家庭的孩子提供了獲得高水平技術技能和更高學歷的教育機會。全市中職畢業生升入高一級學校比例達到53%以上,就業率連續多年保持在98%以上,其中留湖就業率達90%以上,提升學生就業創業能力,提升學生就業層次和質量。
同時,結對幫扶云南、四川、貴州、新疆、西藏等地職業教育,2021年全市共有7所中職學校招收對口地區學生500余名,涉及機電技術應用、烹飪、學前教育等熱門專業。
依托中職學校專業、設備、師資優勢,加強產業工人的培養培訓,重點面向新型職業農民、退役軍人、失業人員、農民工等廣泛開展高質量、多層次的職業培訓,強化低收入群體的“造血”“換血”功能,縮小收入差距。近3年,全市累計開展各類職業培訓100萬余人次,有效幫助低收入人群快速就業,推動更多的勞動者通過自身努力跨入中等收入群體行列。
在助力“擴中提低”中,鄉鎮成人文化技術學校也發揮了不容忽視的作用。湖州市成功創建省級成教品牌項目31個,確認了19批市級農科教推廣培訓項目和11批優秀項目,形成了“一校一品”的培訓品牌項目。近3年,累計實施農業科技推廣項目137個,參與實施農民人均增收0.93萬元,幫助農民增收致富。
促進職成融合
提升生活品質
近日,湖州“共富”職教中心成立,合力推動人才共育、技能共訓、產業共興、創業共謀和優教共享等,助力湖州加快建設共同富裕綠色樣本。
據介紹,“共富”職教中心實現政府、院校、村鎮和企業合作,由市教育、人力社保、農業等部門指導,聯合市內技師學院、中職學校、社區學院、鄉鎮成校、南太湖農業農村發展研究中心等單位,打造校企村黨建聯盟、技能教育培訓平臺、校企產教融合平臺、青年創新創業平臺和城鄉教育共同體五大平臺,提升職業教育服務城鄉的能力和質量,為城鄉邁向共同富裕提供高素質人才保障。
職業教育還助力精神富足,推動全民終身學習。持續開展成人“雙證制”教育培訓和成人高等繼續教育,通過在職學習等途徑提升學歷,助力人口素質提升。推廣“浙學碼”的應用,全年存入學分銀行學習成果數占本地常住人口數的比例達到20%以上。積極推進社區教育進農村文化禮堂,實現全覆蓋。
為了幫助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湖州深入實施老年人智能技術日常應用普及行動,2021年開展老年人智能技術培訓16.9萬余人次,6個“智慧助老”項目獲全國推介,幫助老年人共享數字生活,提升老年人獲得感、幸福感。(楊斌英 馬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