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神奇,原來摔碎的器物還能修復……” 3月24日,樂清市虹橋職業學校學生在周海珍老師和學校漆物匠心工作室成員劉曉東、嚴淑琪、林向陽等6位同學的指導下開展金繕選修體驗課,學習金繕技藝。
“金繕是用性能安全的生漆粘合修補碎片或者填補缺口,再在漆的表面施以金粉或金箔。金繕基本步驟為:調漆、粘合、補缺、打磨、描線、上金。修繕所需材料有:生漆、瓦灰、刮刀、砂紙、稀釋劑、金粉等……”課堂上,漆物匠心工作室負責人劉曉東向同學們講解,同學們一邊聽講,一邊擺弄眼前的工具與器物。
學生在上金繕選修體驗課。
作為古法修復工藝的金繕源于中國,早在唐朝就已出現。隨著時代的變遷,在海外形成各種金繕流派。近年來,隨著中國茶文化的普及盛行及古器物收藏熱的興起,金繕在現代得到重生,成為一種新興的藝術表達方式,逐漸走進國民大眾的視野,走進了人們的日常生活。2020年9月,樂清市虹橋職業技術學校的部分學生在雙創負責人吳海微、周海珍兩位老師的指導下開展金繕選修體驗課,共同成立漆物匠心工作室。
“我們工作室主要成員是6名學生,現在上高二,從高一開始學習金繕,越學習興趣越濃厚。學習過程中,學校、老師給予了我們很大的支持。”漆物匠心工作室學生嚴淑琪說,2020年12月他們參加溫州市中職學生技能大賽(創業計劃書項目)取得一等獎,如今他們化身“小老師”將這份情懷在學校學生中傳遞。
為了提高技藝,漆物匠心工作室學生特地拜訪溫州知名金繕師崔長妍,定期學習。通過幾年探索,現在,他們除了線下接單修繕破碎器物之外,還承接成人學校開班授課,向退伍軍人、殘疾人、失業人群等提供金繕培訓,解決就業問題。漆物匠心工作室學生林向陽告訴記者,他們希望學員學習金繕技藝,實現對文化的傳承的同時,也能夠拓寬社會低層群體的就業門路。
目前,漆物匠心工作室正在準備參加浙江省第十三屆“挑戰杯”大學生創業計劃大賽。(樂清市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