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二次會議對職業教育法修訂草案二審稿進行了分組審議。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認為,修訂草案二審稿關于職業教育的內涵、工作機制、政策傾斜、激勵機制、支持保障等方面的規定更加具有針對性、精準性、可行性,質量得到進一步提升。常委會委員也對修訂草案二審稿的進一步完善提出修改建議。
周洪宇委員建議將修訂草案二審稿第二條的“本法所稱職業教育,是指為了培養技術技能人才”的表述改為“本法所稱職業教育,是指為了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周洪宇指出,修訂草案二審稿第一條立法目的中“為了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后面的表述是“提高勞動者素質和技術技能水平”,第三十八條第三款最后一句話表述為“引導職業學校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因此有關表述應統一起來,修改后也有助于改變職業教育僅是為了培養技術技能人才的傳統觀念,體現新時代職業教育培養人才目標的新需要。
“職業教育學生的升學、就業、職業發展,是職業教育能否真正改革發展、百姓對職業教育是否滿意的關鍵。”對此,龐麗娟委員建議增加規定,“不得在升學、就業、職稱等職業發展方面對職業學校畢業生設置歧視性門檻”。
鄧秀新委員同樣關注了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一視同仁的問題。他認為,修訂草案二審稿中一些相關條款偏軟,比如第五十條第三款規定政府、企業在招聘員工時不應歧視,但在處罰條款中對違反此條的行為沒有對應的處罰規則。他建議在處罰章節中增加如果招聘過程中有歧視職業學校畢業生的情況應受到怎樣處罰的規定。
“辦好職業教育必須發揮企業重要辦學主體作用,是國際上發展職業教育的有益經驗。”杜玉波委員認為修訂草案二審稿對此雖有原則表述,但如何調動企業積極性,規定得還不夠。建議在第二十六條明確規定產教融合型企業舉辦職業教育的,可以減免教育費附加。第五十二條規定,對國有企業舉辦的職業院校,省級財政按照一定比例安排生均經費,給國企辦校穩定的經費來源。
修訂草案二審稿第二十四條鼓勵有條件的企業舉辦或參與職業教育發展。吳恒委員建議作兩處修改,一是把“根據自身生產經營需求”的表述去掉,因為這是對舉辦職業教育的企業的限定和約束。二是把“資本”改為“融資”,再增加“市場經營”的表述,這樣企業可以有更大的辦學資源獲取空間。修改后的第二十四條可以表述為:“有條件的企業可以利用融資、市場經營、技術、知識、設施、設備、場地和管理等要素,舉辦或者聯合舉辦職業學校、職業培訓機構。”(趙晨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