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特色高水平高等職業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的全面啟動,標志著高等職業教育進入了高水平發展階段。支持一批優質高職學校和專業群率先發展,引領職業教育服務國家戰略、融入區域發展、促進產業升級,對于服務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和更高質量更充分就業具有重大意義。在此背景下,堅持高等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發展方向,建構職教集團互融互通機制、統籌教育資源、打造“雙師”隊伍、深化校企合作,將有力促進“雙高計劃”建設高質量發展。
浙江商業職業技術學院是國家“雙高計劃”專業群建設單位、浙江省高水平高職學校建設單位。學校在2006年牽頭成立的浙江商業職業教育集團,現為全國首批示范性職教集團(聯盟)培育單位。集團建立了“專業共建、人才共育、過程共管、成果共享、責任共擔”的緊密型產教融合辦學機制,形成政行企校多方共贏的局面,取得了顯著成果。
統籌集團教育資源 保障人才培養質量
集團化辦學的一大特色就是能聚集優質教育資源并在集團內共建共享。因此,要真正發揮集團的整體育人功能,首先要強化集團內部育人體系的整體建構,統籌集團內不同成員單位的獨特資源,為人才培養質量服務,為“雙高計劃”賦能。其次要鼓勵成員單位在職教集團總體辦學理念和發展規劃的引領下,基于自身獨特的行業領域和資源優勢,靈活構建彰顯學校特色、符合學生需要的校本課程,并完善課程聯建共享機制。此外,還要充分發揮行業指導、評價和服務功能,充分發揮企業重要投資主體和辦學主體作用,引導企業參與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全過程,促進行企校研跨界深度合作,促進集團在專業建設、人才培養等方面更深層次、更大范圍的合作。
浙江商業職業教育集團旗下各理事分會聯合職教集團成員企業,設計系統化的校企跨界協同育人模式,與物美集團等數十家知名企業在高素質技術技能型專業人才培養和各類社會培訓、技術研發與管理咨詢等方面開展全方位合作,建有浙江軌道交通學院、百誠電商學院等10余個校企合作學院。電子商務專業群作為國家“雙高計劃”專業群,結合現代學徒制試點,形成“職業化培養路徑、企業化培養方式”的現代學徒制育人平臺,真正實現“校企雙主體、學生徒弟雙身份、素質能力雙本位”的深度融合。如電子商務學徒班編排了以產品(品牌、品類)為核心的教學單元與實訓項目,實施了多階段的教學過程,組建了1名企業師傅、1名學院教師、5名學生的“1+1+5”學習團隊。烹調營養與工藝專業群作為省高職高水平專業群,采用“一年學生+一年準學徒+一年學徒”模式,架構“4+3+N”課程體系,通過校企雙方互建專業、互認學分、互補課程、互派師資和互評成績的合作機制,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學校連續5年在全省高職高專校教學工作及業績考核中取得A等成績。
互聘校企師資力量 提升“雙師”隊伍建設
在集團化辦學模式下,如何實現“雙師型”教師培養是集團化辦學的核心任務之一。但是當前對“雙師型”教師的定義卻存在不同理解,如“雙證論”“雙能力論”,另有“雙證+雙能力疊加”的說法。“雙師型”教師的內涵為“雙素質”,不僅要求教師必須具備教書育人的素質,同時還要具備適應技術進步、生產方式變革的能力,并具有指導學生實訓的社會公共服務素質。通過在職教集團內部頂崗掛職、合作項目、互聘導師等,從專業知識、實踐技能、綜合素養、創新實踐等方面開展系統培訓,有利于提升“雙師”素質。校內外專兼職教師以職教集團為依托、以項目教學為載體、以校企合作學院為平臺、以教學項目組的形式融合為教學資源,專兼職師資融合一體共同制定培養方案、承擔授課任務,共育精英人才。
浙商院與職教集團成員單位之一的雷迪森旅業集團公司共建“雷迪森酒店管理學院”,時至今日已持續開辦了12屆訂單教學班。雙方互派師資,定期交流。與物美集團華東公司共建“物美學院”,該企業共有10人被聘為校內重點兼職教師,多名企業講師已固定承擔校內課程模塊的講授任務,校內專任教師也已成為企業內訓的講師成員,企業師資進課堂、校內教師進企業逐步成為一種常態。目前,浙商院“雙師”教師比例達87.68%,在各項教學能力大賽中屢獲特等獎、一等獎佳績,在全省高職高專院校訪問工程師校企合作項目評選中榮獲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
打造技術創新平臺 增強社會服務能力
職業教育的本質是實用性,這就要求高職院校在辦學導向上要注重職業教育要為企業、行業和經濟社會發展服務?!半p高計劃”中也明確提出要打造高水平專業群,提升服務發展水平等10項改革任務。集團化辦學聚集了各成員單位人力資源、產業技術、科研創新這3個維持產業活力的重要因素,能充分發揮各方領域優勢,深度融合各方資源,打造技術創新平臺,從而為產業升級提供保障,為社會與經濟發展提供服務。
近年來,浙商院與大金空調等集團成員單位合作打造了冷鏈物流應用技術協同創新中心等各類技術創新平臺。依托于此,學校近年來獲得授權專利552件,成功轉化專利184件,穩居全國高職院校前50位。旅游烹飪理事分會先后組織數百名學生服務G20國際峰會、世界互聯網大會、世界浙商大會等高規格會議,同時借助主持、烹飪、工藝和營養專業國家教學資源庫的優勢,牽手浙江省僑聯,至今已組織8期共為79個國家794名海外中餐從業者開展培訓,贏得了極大的國際影響,學校已經連續3年躋身“高等職業院校國際影響力50強”。(楊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