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全國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從業滿意度抽樣調查結果顯示,中職教師從業總體“基本滿意”,從業體驗高于預期;教育預期、學校管理和政府保障對教師從業總體滿意度具有顯著正向影響;與2016年調查相比,政府保障力度提升幅度較大,受到教師認可。但中職教師社會地位感知依然偏低,對學生學習能力的期望過低,工作成就感不高,教師培訓體系不完善,教師個體成長機會少,職業倦怠感強。
(一)主要成績
1.教師從業體驗高于預期,認可政府保障中職教師發展力度
2019年中職教師的從業總體滿意度為58.52分,和2016年相比,下降了3.91分,但仍處于“基本滿意”狀態。中職教師的從業總體滿意度得分高于教育從業期望,差值為2.97,中職教師的從業體驗高于其預期。教師在教育預期、學校管理和政府保障3個方面,學校管理得分最高,為63.84;其次是政府保障,得分為60.97;教育預期得分最低,得分為55.55。較低的教育預期影響教師從業總體滿意度。
與2016年調查結果相比,政府保障維度的得分從52.31分提高到60.97分,得分提高幅度最大。62.1%的教師表示對自己在學校的發展“比較滿意、滿意和非常滿意”。針對“學校給老師提供的辦公環境”提問,65.2%的教師表示“比較滿意、滿意和非常滿意”。滿意度矩陣分析顯示,與2016年調查結果相同,工作條件二級維度兩次調查均落入保持區。充分說明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中職教育基礎設施建設較為完善,教師的辦公條件和教學條件得到較大改善,能夠保證教師具有良好的工作條件。
2.教師對學校管理滿意度高,校園軟環境建設穩中有升
按照全國中職教師的從業滿意度調查題項得分從高到低排序,在教師和學校領導關系(77.6)、“雙師型”教師建設力度(72.31)、學校校風(71.77)、學校領導的領導力(70.19)、學校支持教師參與培訓的力度(69.75)、學校預期(69.18)6個方面,教師的滿意度最高。
校風是一所學校軟環境建設的核心內容,集中體現一所學校的辦學理念、宗旨和特色,是學校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柱。從兩次調查結果來看,教師對校風的評價一直處于優勢區,并且對校風的滿意度得分從69.90提高到71.77分。
3.師資隊伍建設突出職教特色,素質結構明顯改善
一直以來,地方和學校層面都大力支持“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增加專業課教師的比例。調查發現,61.8%的教師認為學校的“雙師型”隊伍建設力度非常大。同時,交叉分析顯示,教師年齡段越低,專業課教師占總體教師的比例越高。調查結果顯示,26~30歲年齡段教師中,專業課教師占64.8%,而50歲以上教師專業課教師占比不到45%。這表明,近年來中職學校在調整文化課和專業課教師比例結構上的力度較大。重視專業課教師隊伍建設,職業教育師資素質結構不合理、教師專業實踐教學能力不足的狀況正在得到改善。
(二)主要不足
1.中職教師社會地位感知依然偏低,提升工資待遇愿望強烈
2018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出臺的《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明確提出“明確教師的特別重要地位……提升教師的政治地位、社會地位、職業地位,吸引和穩定優秀人才從教”,明確提出要“確保中小學教師平均工資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收入水平”。
但本次調查發現,政策意見細化落地與中職教師群體的預期仍有距離,中職教師群體對其社會地位的感知依然偏低。分析原因,一是中職教師,尤其是班主任,工作瑣碎繁雜,工作時間長。58.8%的中職教師在校工作時間超過8小時,相當多的時間都是在管理學生和處理事務性工作,59.1%的中職教師認為“用于學生管理或是事務性工作的時間遠大于從事專業教學和科研時間”,同時,班主任在校工作超過8小時的比例(66.7%)顯著高于非班主任的教師群體比例(39.8%)。二是家長對中職教師工作價值的認可度較低。與中職教師全身心投入學生日常行為習慣管理工作形成對比,中職學生家長對孩子在校表現的關注度較低,教師時間和情感的投入沒有得到有效的積極反饋。50%的教師對中職學生家長在家校育人的合作上表現不滿意。三是參與高質量培訓和科學研究項目的機會較少,缺乏專業發展的良好環境,導致中職教師職稱晉升上競爭優勢不明顯,職業發展受限。四是中職教師待遇較低,60%的教師認為其待遇低于普通教師且差距較大,甚至部分地區的教師反映其福利待遇僅為普通高中教師的2/3。
2.教師對教育對象的期望過低,工作成就感不高
在學生期望維度上,教師滿意度得分僅39.00,在所有調查題項中分值最低。中職學生在學習習慣、行為習慣和自我管理等方面表現出實際的水平與教師的理想水平之間存在較大差距。隨著我國義務教育基本普及、高等教育進入大眾化階段和職業教育的大發展,中等職業學校生源正在發生著重大變化,農村家庭、低收入家庭和單親家庭學生增多。家庭經濟支持不足,缺乏父母關愛,中職學校整體上學風較差。同時,當前中職教師招聘“校—校”入職模式的教師比例過高,部分接受學術教育的教師由于受自身學習經歷的影響,以自身接受和內化的普通教育學生的學風標準為參照評價中職學生學風導致教師對學生學風的滿意度較低,得分僅為59.35。教師過低的學生期望必將對其完善自身素質的愿望和工作積極性產生負面影響。與較低的教學對象滿意度相呼應,中職教師工作成就感較低(55.46),教書育人的樂趣不足。實際上,當前中職教師隊伍整體建設不容樂觀,局部地區中青年骨干教師流失現象嚴重。
3.教師個體成長機會較少,職業教育教師培養培訓體系不完善
中職教師參加培訓的機會較少,且培訓質量不高,“平時授課任務重,假期招生任務重”,參訓時間難以協調的現象在一線普通教師中較為突出。實地調研中發現,當前教師培訓仍存在供需錯位問題:一是培訓內容專業性不強,不夠具體和實用;二是培訓內容重復性高,專業數量較少,曾有地方出現“因為培訓的專業限制,有的學科老師參加過4次培訓,有的學科老師一次參訓機會都沒有”的情況。同時,中職教師參與研發課程、開發教材,參與教育科研的機會偏少(50.82),導致教師專業化發展受限。教師參與企業實踐的途徑和機會較少(48.51),其原因主要是企業主動進行校企合作的意愿較低,而且企業以追求經濟利益為最大目的,認為教師進入企業實踐會影響其正常生產,因此不愿意接受教師實踐。同時,也反映出當前中職學校的校企合作仍處于低質量、淺層次的狀態。
4.教師職業倦怠感明顯,教齡越長滿意度越低
職業倦怠是個體的生理、心理、心智衰竭的負面狀態,是個人工作期待逐漸破滅的過程,其典型癥狀是工作滿意度低、工作熱情和興趣的喪失以及情感的疏離和冷漠。課題組訪談發現,由于中職學生基礎知識薄弱,學習積極性不高,缺乏良好習慣,部分教師長期面對這些學生,付出大量精力,但難以改變學生的學習狀況,工作的樂趣和成就感不足,逐漸失去對工作的熱情,產生明顯的職業倦怠感。
尹玉輝.新時代中職師資隊伍建設:成效、問題與建議——基于教師從業滿意度調查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0(31):12-1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