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縉云縣壺鎮成人文化技術學校自20世紀80年代成立以來,以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為總目標,以服務地方特色產業為支撐點,大力開展農民技能培訓和社區教育,幫助農民走上致富路,努力念好鄉村治理“經”。九年來,學校通過“縉云燒餅”這一地方特色小吃品牌培訓戰略,激活鄉村產業發展要素,讓廣大農民喜業樂業,使鄉村治理變得生動和諧,充分拓現了成技校在社會治理中的獨特作用,打造縉云燒餅培訓終身學習品牌。
一、縉云燒餅為何是終身學習品牌的不二之選?
縉云燒餅世代傳承,歷史悠久而負盛名,為縉云民間一大著名傳統小吃。吃燒餅,可以咀嚼生活的幸福,讓百姓“記得住鄉愁”。改革開放后成百上千農民肩挑燒餅桶闖天下,走出了一條勤勞致富路,想學燒餅技藝的農民成千上萬。以培訓為主導,引領老百姓創業,是協助政府部門做好鄉村治理的重大民生舉措。我校與縣農辦、縣燒餅辦聯合組織對縉云燒餅產業進行專題調查,其結果也充分說明把燒餅培訓作為主打項目的決策是正確的。
二、我們是怎樣推進縉云燒餅特色品牌建設的?
(一)大力培訓燒餅師傅
學校為縉云燒餅產業發展、品牌建設量身定制培訓計劃和培訓課程,系統傳授發面、燒餅桶預熱、餡料制作、烘烤、起餅等技術,從2014年起,我校開展縉云燒餅師傅培訓86期4850人。學校是麗水市殘疾人、縉云縣退伍軍人等特定群體培訓基地,也是屬地學校學生如縉云縣壺鎮中學、縉云縣壺濱初中等,開展縉云燒餅職業體驗中心,開展職業啟蒙教育,提升縉云燒餅品牌影響力。
(二)組建行業協會
壺鎮成技校積極參與成立縉云燒餅協會,統一注冊“縉云燒餅”地方證明商標,制定《縉云燒餅行規行約》《縉云燒餅商標使用管理辦法》《縉云燒餅經營標準化實施意見》《縉云燒餅良好經營規范》和縉云燒餅等主打傳統小吃的企業標準、制作規程,以及縉云燒餅特色店的經營示范標準、管理辦法,規范縉云燒餅產業從業者的行為準則。
(三)設計形象包裝
面向社會征集縉云燒餅LOGO圖形文本,設計縉云燒餅品牌VI整體形象,統一門店形象與裝修風格,統一設計燒餅桶、服裝等標牌標識,統一使用“縉云燒餅”地方證明商標,經營店面招牌制作標準,樹立良好縉云燒餅品牌形象。壺鎮成技校通過集中挖掘傳統特色小吃文化,提煉品牌故事,編寫培訓統一教材,結合黃帝文化和旅游,擴大對外宣傳交流,展示和諧美麗好縉云。
(四)策劃宣傳營銷
縉云燒餅作為大眾快速消費品,最直接最好的宣傳方式就是開設縉云燒餅特色店。統一制作LOGO圖形標識,完成日常食用紙袋、飲品杯、堂食餐具、打包盒以及各類精品裝、禮品盒等一系列產品包裝設計與印制:統一策劃包裝營銷,切實做好旅游與縉云燒餅產業協調發展,融合黃帝旅游文化與傳統特色小吃文化,共同促銷提高縉云燒餅品牌知名度。同時,每年由縉云燒餅辦主辦、壺鎮成技校承辦“縉云燒餅師傅”比武大賽,按理論和實操成績相結合,評出縉云燒餅中高級大師,每年舉辦一個“縉云燒餅節”暨全縣名特優新農產品(土特產)交易會,積極探索在機關食堂、高速公路服務區、旅游景區等人流量教大較集中的城區開設窗口,推介營銷縉云燒餅。
(五)謀劃運營推廣
做好運營推廣工作,讓縉云燒餅產業實現自主創業發展和品牌連鎖推廣。一是自主創業發展。通過政府主導的縉云燒餅品牌建設,壺鎮成技校加強培訓培養縉云燒餅師傅,鼓勵并扶持農民走出田頭放下鋤頭走進店里烤上燒餅,實現創業就業促增收,給縉云燒餅這個傳統產業注入新的生機和活力。鼓勵農民通過縉云燒餅產業來創業,政府給予政策扶持。二是品牌連鎖推廣。依托經營縉云燒餅等傳統特色小吃的品牌餐飲公司,在原有品牌的基礎上,授以“縉云燒餅”地方證明商標使用權,指導發展縉云燒餅直營、加盟、連鎖等多元化經營,使縉云燒餅向高端化、精品化推廣。
三、“縉云燒餅現象”持續走紅呈現了哪些特色?
縉云燒餅實現華麗轉身,在各地開出授權門店上千家,全年營業收入達30多億元,真正邁向了“高大上”之路。呈現出一種獨特的“縉云燒餅現象”。這種現象歸根結底是資源貧乏的地區,推動富余農村勞動力從事第三產業,走特色發展、綠色發展、和諧發展的路子,實現農村“綠富美”的一種發展模式,其成功呈現出四大特色。
(一)“小燒餅”登上了“大舞臺”
九年多時間,縉云燒餅攜手餛飩、豆腐丸、敲肉羹等10多種縉云傳統民間小吃在全國18個省(市、區)開出示范店,中央電視臺“中國早餐”欄目專門播出了專題片,“縉云燒餅”被評為“浙江名點”,燒餅之火越“燒”越“旺”。
(二)“小燒餅”打造了“大產業”
制定推進品牌建設8條意見,授權門店實現注冊商標、門店標準、制作工藝、原料標準、經營標準、培訓內容“六統一”。燒餅從原料到成品,涉及縉云菜干、土麥面、土豬肉、糖油、燒餅桶等諸多產業,目前有3家企業專做菜干,3家企業專做陶土內膽,7家企業專做燒餅桶。并將逐步打造縉云菜干加工和無公害種植基地、無公害養豬基地、特質燒餅桶制作基地和物流配送中心,真正把縉云燒餅做成“一業興百業”的大產業。
(三)“小燒餅”促進了“大民生”
推進“縉云燒餅”品牌建設,2015年被列為縉云縣十大民生實事之一。全縣培訓縉云燒餅師傅165期8965人,其中,壺鎮成技校開展縉云燒餅師傅培訓86期4850人。學校是麗水市殘疾人、縉云縣退伍軍人等特定群體培訓基地,也是縉云縣職業中專、壺鎮中學、壺濱初中等學校,開展縉云燒餅制作職業體驗中心,開展職業啟蒙教育,提升縉云燒餅品牌影響力。
(四)“小燒餅”蘊含了“大文化”
縉云燒餅承載的歷史文化內涵,被縉云人“小題大做”,做出了燒餅和黃帝文化、仙都旅游相結合的大文章。縉云燒餅入選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發展“非遺”文化項目也已啟動。燒餅成為旅游開發的一個新亮點,正在迸發出巨大的經濟效益,極大提高著縉云的美譽度和知名度。
“縉云燒餅”現象的深層次意義,是通過強化職業培訓能力、細化職業啟蒙教育、深化共同富裕培訓、亮化非遺活態傳承等方式,以培養縉云燒餅師傅為核心,以服務地方特色產業和縉云鄉村振興為支撐點,讓項目“有廣度、有深度、有溫度、可持續”,服務全民終身學習。
“爐傳三百世,餅香五千年。”縉云燒餅先后被評為省優質點心;麗水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浙江餐飲行業協會“浙江名小吃”稱號;中國烹飪協會“中華名小吃”稱號;浙江省十大精準扶貧案例。我校遵循“終身服務、全面服務”原則,服務地方特色產業發展,開展縉云燒餅師傅培訓86期4850人。是麗水市殘疾人、縉云縣退伍軍人等特定群體培訓基地,也是縉云縣職業中專、縉云縣壺鎮中學、縉云縣壺濱初中等學校,開展縉云燒餅制作職業體驗中心,開展職業啟蒙教育。服務對象涉及學生、企業職工、城鎮失業人員、返鄉農民工、農村轉移勞動力等各類人群。自項目啟動以來共計服務一萬人次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