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紹興市總工會組織開展的“守好紅色根脈·班前十分鐘活動”優秀領講員業務交流展示活動現場,來自全市各單位的22位優秀領講員同臺競技。上虞區職業中專朱蒙燕老師以《百年工運,奮拓未來》為題,用三個生動的創新實踐案例,展現了虞城學子將紅色基因轉化為技術革新的精彩故事,喜獲銀獎。
智慧賦能:讓傳統制造煥發新生
在電氣自動化實訓車間,師生們正用科技創新詮釋新時代的勞動內涵。面對高耗能設備的技術痛點,團隊通過PLC編程為老舊電機裝上“智慧大腦”,實現能耗直降15%。更令人振奮的是,團隊歷時700多天研發的“通用沖床機械手”,不僅解決了人工送料的安全隱患,更斬獲省賽銅獎。如今這項“上虞智造”已服務30余家企業,年省成本超百萬,用實實在在的創新成果踐行著“奮斗到底”的工運精神。
綠色建造:用匠心重塑產業標準
建筑專業的師生們與浙江中鑫建設展開深度合作,將裝配式技術帶入傳統工地。通過工廠預制、現場組裝的創新模式,施工周期縮短50%,建筑垃圾減少80%。朱蒙燕老師動情地說:“當老師傅們從掄大錘變為操作精密儀器,當漫天塵土被現代化施工取代,我們看到的不僅是一場技術革命,更是一代建設者用雙手書寫的產業升級答卷。”
舌尖革命:小廚房里的大擔當
在烹飪實訓室,一場“廚余變寶藏”行動正在展開。學生們深入大通農場研習有機種植,將時令食材與低碳理念完美結合。果皮菜葉制成環保酵素,邊角料化身創意點心,師生們還走進社區教居民用垃圾兌換菜種。“過去嫌麻煩,現在變寶貝”的市民感慨,正是對勞動創造價值的最好詮釋。
“從智能制造到綠色建造,從低碳餐飲到社區服務,新時代虞城職中學子正在用創新傳承紅色基因。”朱蒙燕老師的領講引發了強烈共鳴。講述的案例生動展現了工運精神在新時代的創造性轉化,彰顯了職業教育在人才培養中的獨特價值。
據悉,上虞區職業中專始終堅持從紅色基因中攫取力量,引領學校走穩走好高質量特色發展之路,持續推進“六心”文化,培育“紅色工匠”,通過“班前十分鐘”領講等形式,讓百年工運精神在職中師生心中生根發芽,培養造就更多德才兼備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ü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