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杭州市凱旋街道“科技文化嘉年華”活動現場熱鬧非凡。專屬夢想職業照生成、AI數字分身、大黃蜂機器人互動等科技體驗項目吸引了眾多居民參與,孩子們興奮地探索著科技的奧秘。這場由景秀科技SHOW學共體與凱旋街道聯合打造的科技盛宴,不僅點燃了社區居民的熱情,更展現了上城區社區學院與凱旋街道社區學校在培育科技類學習共同體中的關鍵作用。
政策引領,搭建科技教育新平臺
作為基層科技教育的重要推動者,上城區社區學院與凱旋街道社區學校充分發揮政策引導作用,為科技類學共體的發展提供堅實支撐。依托杭州市“百場三進”科技教育活動,將優質資源引入社區,拓展學共體的服務范圍;通過“政——社-校-企”聯動機制,整合多方力量,打造“15分鐘科創生活圈”,讓科技教育真正走進居民日常生活。
“科技教育的核心是讓每一位居民都能平等受益。”凱旋街道社區學校負責人倪艾彤表示。在社區學校的支持下,景秀科技SHOW學共體應運而生,針對社區老年人和青少年的不同需求,推出智慧助老、青少年科創等定制化服務,讓科技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概念,而是觸手可及的生活伙伴。
資源整合,構建普惠性教育生態
為破解社區科技教育難題,上城區社區學院與凱旋街道社區學校積極鏈接高校、企業及科普機構資源。浙江工業大學的師資力量、中國低碳科技館的實踐基地、企業的技術支持,共同構成了學共體的強大后盾。在此基礎上,社區學校孵化出“AI助老”“科技夏令營”“移動科技館”等品牌項目,形成可持續的科技教育生態。
“我們不僅要讓居民了解科技,更要讓他們會用科技、愛上科技。”景秀社區黨委書記屠銀燕介紹。三年來,景秀科技SHOW已開展近百場活動,服務超2000人次,真正實現了科技教育的“零距離”。
創新模式,打造可復制經驗
在凱旋街道社區學校指導下,景秀科技SHOW提出“三步走”模式:從“會不會”(基礎教學)到“用不用”(生活化應用),再到“愛不愛”(趣味活動),逐步培養居民對科技的興趣與能力,這一模式在杭州市示范社區學習共同體表彰會上作為優秀案例推廣,為其他社區提供了可復制的經驗。
凱旋街道團工委書記包楨麗表示:“未來,我們將深化‘未來科創家共育計劃’推動科技教育成為社區幸福的‘源代碼’。”
從景秀社區的破繭到凱旋街道的蝶變,上城區社區學院與凱旋街道社區學校通過政策支持、資源整合與模式創新,成功培植出景秀科技SHOW等科技類學共體,讓科技教育真正融入社區治理,為居民生活注入活力。這場科技與人文交融的實踐,不僅改變了社區面貌,更溫暖了千家萬戶。(上城區社區學院 倪艾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