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建設職業技術學院上虞校區
創新創業教育的理念已逐漸深入人心,浙江建設職業技術學院在推進創新創業教育體系和創業培養機制建設上進行了積極的實踐與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自2023年3月份以來,學校成功舉辦了“激發創業活力,點燃青春夢想”創新創業教育宣傳系列活動。活動期間,學校充分整合資源、創新舉措,開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樣、針對性強的宣傳活動,在校內營造濃厚創新創業教育氛圍。
孫同學是國際教育學院中美電氣20班的一名同學,于2023年6月正式畢業。“大學期間,學校開展了一系列創業相關的講座和活動令我印象深刻,學院濃厚的創業氛圍也讓我更有動力想做出自己的一番事業。我知道創業并不是那么容易做的事情,但在學院老師和企業導師的支持和鼓勵下,我更加堅定了自己的步伐,我相信我一定會成功。”他在大學期間開始創業,如今已成為溫州某節能有限公司董事長,并跟同學們分享了自己的創業心路和寶貴經驗,對母校也表達了真摯感謝。
學校是如何把“雙創”真正內化為高等教育職能和使命的呢?統一領導、齊抓共管、開放合作、全員參與的一體化創新創業教育是一條核心主線。
成立專門的組織機構為保障。為進一步深化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全面提高大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業能力,學校集聚創新創業教育要素與資源,重新架構創新創業學院。嘗試開展“2+1”創新創業教育模式,將創業教育融入人才培養體系,豐富課程、創新教法、強化師資、改進幫扶,推進教學、科研、實踐緊密結合,突破人才培養薄弱環節,探索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依托行業優勢,學校各二級學院均成立了大學生創新創業工作領導小組,統籌推進并精細指導學院大學生創新創業工作。學校先后制定下發了《浙江建設職業技術學院創新創業教育“領航行動計劃”實施方案》《浙江建設職業技術學院“創新創業教育卓越團隊”培育實施辦法》等配套文件,為學校創新創業教育工作的開展提供了制度保障。例如,國際教育學院依托政校企三方開展黨建聯建,特別成立“三方聯動”創新創業領導小組,二級學院層面主要做好學生的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的培養;政府層面主要做好創新創業政策的宣傳服務工作;企業層面主要開展體現行業、專業特色的系列活動。通過聯動高校、政府和企業,構建起“學院—企業—行業”互通機制,拓寬創新創業人才培養路徑;通過強化職教特色,建設發展共同體,大力推進校地協作,搭建多元化平臺;通過將專業建設與創新創業相結合,拓寬協同助力實現共同富裕,大力推進創新型人才的培養。
組建高質量的隊伍平臺為依托。學校重視人才培養,以“雙創”驅動,著力提升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注重掌握行業企業用人需求,經常征求各層面意見建議,及時向政府主管部門、職業院校反映行業企業的就業動態;注重服務國家戰略。鼓勵學生把視野投向國家發展的航程,把個人理想同國家和社會需要緊密結合,讓創新創業跟時代緊密結合。尤其是,學校啟動了就業創業導師培育工程,開展就業創業導師培訓,搭建就業創業導師數據庫,實現就業創業導師教學資源共享。國際教育學院不斷優化創新創業師資隊伍,依托學校創新創業導師庫和校友企業導師庫,組建院級創新創業導師團隊,從不同角度為大學生創新創業提供建議和指導,通過企業導師這一紐帶,架起了企業與學校、學院以及學生溝通的橋梁,為學生自主創業創造更多了解和接觸產業的機會。學校重視創新創業氛圍的營造,為學生提供多途徑、寬口徑的創業培訓,鼓勵學生開展創新創業實踐。學校還為學生提供創新創業的平臺,組織學生參加 “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和“領航班”創業訓練營等。國際教育學院創新創業氛圍日趨濃厚,學生的創新創業積極性明顯提高,激發了學生的創業熱情。陸續又有五名畢業生成功實現了自主創業的夢想,成立了自己的公司。
助推“雙創”系統服務改革為契機。學校當前正處于第一輪“雙高”建設收官沖刺階段,將以此為契機,依托完善的創新創業指導服務體系,結合學校學科特點和優勢,繼續推動人才培養模式、協同培養機制等系列改革,加強創新創業教育實踐體系建設,為學校學生創新創業活動和創業實踐提供專業化、立體化、全程化的系統服務。學校中美設計20班趙同學作為建院畢業生,為了響應國家和學校的號召,利用在校期間學習的創業知識和創業理念,他創建了一個商業俱樂部,推廣閉環式商業模式,將俱樂部推行至周邊中小城市,實現連鎖式閉環商業模式,將產業鏈打造成“環形”,即起點即終點,帶動俱樂部周邊民宿、餐飲、文旅等行業,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助力鄉村振興。
今后,浙江建設職業技術學院將依托“雙創”教育,創新組織形式,豐富育人載體,持續提升實踐育人的底色和成色,為浙江省爭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先行省,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貢獻建院力量,書寫建院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