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各地高考分數相繼公布,幾家歡喜幾家憂。
不料,馬上就有家長接到招生電話,聲稱不用上課可以拿到本科文憑。這樣的招生廣告,防不勝防,真假難辨。
繼續教育是終身學習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不用上課拿文憑”“免考包過”大行其道,那么繼續教育的含金量在哪里?
繼續教育如何破冰前行
繼續教育是高校人才培養和社會服務的重要形式。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曾指出:“辦好繼續教育,加快建設學習型社會,大力提高國民素質。”
然而,一些高校的繼續教育忘記了教育的初心,盲目追求經濟效益,辦學主體責任落實不到位、辦學行為不規范、教育教學質量不高等問題層出不窮。傳統的發展模式暴露出越來越多的問題,繼續教育的發展正陷入一種尷尬的境地。
面對如此嚴峻的形勢,高校繼續教育如何破冰前行?如何進一步規范管理和高質量發展?
找回高校繼續教育的初心
近兩年,教育部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加強高等學歷繼續教育教材建設與管理的通知》《普通高等學校舉辦非學歷教育管理規定(試行)》《關于嚴格規范高等學歷繼續教育校外教學點設置與管理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猶如一枚枚重磅炸彈,在繼續教育領域引起了巨大反響。
浙江省教育廳緊隨其后,結合我省實際,提出措施意見,對如何保障學歷教育、非學歷教育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
辦好人民滿意的繼續教育
為貫徹落實教育部繼續教育高質量發展的要求,浙江工業大學繼續教育學院提議,由浙江工業大學、浙江師范大學、寧波大學、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浙江工商大學、浙江理工大學、溫州醫科大學、浙江農林大學、浙江中醫藥大學、浙江財經大學、杭州師范大學、浙江海洋大學、中國計量大學和溫州大學等14所浙江省重點建設高校的繼續教育學院共同成立“浙江省高校繼續教育高質量發展聯盟”。
6月28日上午,在浙江工業大學朝暉校區隆重舉行了浙江省高校繼續教育高質量發展聯盟(以下簡稱聯盟)成立大會暨全省高校繼續教育相關政策解讀會。
聯盟的成立,意味著繼續教育的領域將吹來一股清風。
各兄弟學院形成共識,貫徹落實教育部、浙江省教育廳關于繼續教育的政策文件精神,切實落實高校辦學主體責任,明確辦學定位,以自招、自辦、自管為主,強化教育的公益屬性,齊力打造資源共建共享平臺,不斷提高學校辦學聲譽和教學質量,構建全民終身教育體系。
教育事業道阻且長,高等繼續教育高質量發展是新時代、新使命的必然要求。請拭目以待,浙江省各高校繼續教育以聯盟為契機,將一起探索新常態下繼續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新思路,不斷深化繼續教育的內涵建設和質量提升,構筑同頻共振的新業態,協力推動浙江省繼續教育事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錢江晚報·小時新聞通訊員 童霞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