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教育,是離生產力最近的教育。
“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始終溫潤著衢州職業教育這片熱土。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學有所長、讓每所中職學校都能強勢發展,這是衢州職教人的雄心壯志。為此,一場大刀闊斧、大潮奔涌的職業教育改革,正在三衢大地上進行。
2019年,《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正式下發,明確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是兩種不同教育類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之后,省、市兩級教育大會相繼召開,“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為衢州育工匠”成為衢州職教人新的歷史使命。而從衢州中職教育實際看,專業建設低層次重復、招生無序競爭、畢業生素質參差不齊等頑疾久治不愈,而企業用工難、招引人才難的問題日益凸顯,這些都把衢州職業教育改革推到了風口浪尖上。
職業教育助力鄉村振興
通過深入的調研和反復的論證,以統籌專業、統籌師資、統籌招生、統籌實訓、統籌就業為五大方向的“五統籌”改革轟轟烈烈拉開帷幕。
三年時間內,衢州搭建起職教“五統籌”改革的四梁八柱,掀起了職業教育發展新風,推動布局更優化、發展更集群、產教更融合、服務更有力,將衢州的職業教育激發出了前所未見的嶄新活力。
近年來,職業教育逐漸融入到衢州市委一項項重點工作,精彩畫卷次第舒展:一大批衢州職業院校在全國職教屆脫穎而出,“大美德育”“器質教育”等育人品牌廣受贊譽,建成國家級重點職校6所,國家級改革發展示范校3所,入列全國職業教育管理50強,榮獲省級職業教育改革試點項目,一大批優勢和特色專業被教育部、浙江省認定為骨干專業……衢州“五統籌”改革成效顯著,連續三年獲評市縣職成教發展考核優秀單位一類地區一等獎。
專業統籌 統出職教新天地
專業統籌,是“五統籌”改革中的重中之重。2020年,一場全市職校集體更名、升級的行動也把專業統籌帶入大眾視野。
瞄準衢州主導產業發展方向,大刀闊斧,按照停辦、限制、扶持、強優四類原則“強干削枝”,三年來,衢州市動態調整專業布點近20%,從原先56個專業107個專業布點,調整為49個專業87個專業布點,建立起智能制造、財經商貿、信息技術等六大專業群,真正讓職業教育按市場需求、產業方向、學生意愿活起來、動起來、跑起來。
面對衢江區空港新城建設,高層建筑增多,老舊小區改造所帶來的電梯維護人員緊張問題,位于衢江區的衢州理工學校新增“物流服務與管理”專業和“電梯安裝與維修保養”專業;為更好地促進對接產業鏈發展,衢州旅游學校新增“茶藝與茶營銷”“美容美發”專業;為助力產業發展,衢州中專將“化工檢驗與分析”專業轉型升級為“化工機械與設備”專業,并與衢州職業技術學院合作,聯合浙江時代鋰電材料有限公司,共同開展區域中高職一體化人才培養改革試點工作……每個學校,都在努力找準自己的定位,明確重點發展方向。
專業統籌改革以來,衢州市完成對全市11所中職學校更名和增掛校牌,不斷擴大中職學校影響力:衢州旅游學校正式加入省旅游職教集團,吸引浙旅職院5個大師工作室入駐學校;衢州護士學校牽手5所高職院校;衢江區職業教育集團入圍第二批全國示范性職業教育集團(聯盟)培育單位……實現了專業布局更優化、方向更精準、發展更集群,品牌效應得到極大彰顯。
學生家長開放日
師資統籌 統出人才新活力
師資統籌既是市域內產教融合一體化發展戰略的組成部分,也是職業教育自身更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訴求。
通過成立工匠學院,衢州數字工業學校率先邁出了探索的腳步。該校設立“教師徒弟跟班學習制度”,明確要求35周歲以下青年教師必須參加一個工匠學院大師工作室跟班學習。一邊創建教師下企業實踐服務站,一邊建立企業兼職教師流動池,暢通了校企人才雙向流動的通道,給師資統籌改革開了個好頭。
在推進師資統籌改革上,衢州選擇了從四個方向快速破題:
一是根據專業統籌結果,組建專業骨干團隊,優化校企骨干結構,統一專業師資,構建“新入職教師”“骨干教師”“領軍人才”三梯度成長體系;
二是由衢職院牽頭開展中高職一體化職業教育人才培養師資協同研修活動,實現專業大類師資共建,教學共研,目前衢州9所中職院校與本地高職(應用型本科)合作共建的專業共計14個,涉及汽車營銷與服務、計算機應用技術、汽車檢測與維修服務、護理、學前教育、技術應用等專業,每年共計培養600余人;
三是鼓勵學校加大企業兼職教師聘任力度,中職各校共計邀請160人,占比16.47%;
四是組建專業教師團隊開展組團聯企活動20余次,借助30余個名師、特級教師、技能大師工作室,提升師資質量。
三年來,衢州市職業教育組建企業科研機構、高職院校人員參與其中的教學創新團隊20余個,全市雙師型教師占比超過80%,入駐職業院校的省、市級技能大師工作室30余家。
打破人事制度壁壘,探索建立衢州市域職業院校教師“編制池”,師資統籌帶來的教學質量提升正在慢慢顯現。
招生統籌 統出升學新選擇
生源是學校的生存線,招生是專業統籌是否成功的驗金石,也是必然要求。
2019年,衢州市中職學校開啟跨縣域招生,吹響了招生統籌的號角。2020年,在跨縣域招生的基礎上,本著優化市域招生生態環境的目標,開展全市初中畢業生生源統籌、中職學校和技工院校統籌、公辦職校與民辦職校統籌、中職招生宣傳統籌,中職志愿按“學校+專業+學制”填報,實行“分數優先,平行志愿”方式錄取。
這一年,有1014人跨縣域報考心儀學校,約占招生總數的10%,市外、省外招生也分別達到798人和625人。市區公辦職校錄取率大幅提升并一次性錄滿,民辦職校兩區錄取率翻番,還吸引周邊地市、省份1479名學生前來就讀。與此同時,47個專業布點與18所高職院校開展了中高職貫通培養,1800多名中職學生得以升入理想學府深造。
“我想以后進入電商直播行業,2020年,得知可以跨縣報考后,第一時間報名了以電商專業為特色的衢州工商學校,幾年下來,收獲豐富。”一位常山籍同學告訴記者。
打通區域障礙,全市統一編制招生計劃,同步實施普職招生,全面實現跨區域選擇。招生統籌后,中職學校提高了招生效率,構建了具有衢州特色的職業教育貫通體系,營造了良好的教育生態,有力扭轉了以往招生中出現的不良現象,相互搶生源現象大大減少。家長、學生擁有更加公平、更加充分的自主選擇權,千余名學生跨區選擇了自己喜歡的專業,招生效率有效提高,普高不再是升學的唯一選擇。
航空服務專業展示
實訓統籌 統出校企新合力
實訓教育的好壞,關乎職業教育的質量。如何通過統籌資源,改善衢州各職校的實訓環境、提升實訓水平,也成了推進“五統籌”改革的重要課題。
按照“一盤棋”的思路,衢州積極推動校區相近的學校就近就便共用共享實訓資源,實現資源的節約集約利用。如衢職院和衢州中專利用校區相鄰的“區位”優勢,互通護理類和機電類實訓資源,年共用量近6000人次。
衢州各職校積極引企入校,引校進企。把直播間、生產車間搬進學校,把企業請進專業課堂。如2020年衢州工商學校在“新龍商孵化基地”實訓教室設立直播間,供電商專業和其他專業有志于電商、直播行業的同學體驗直播帶貨;在衢州理工學校,也有許多合作企業把生產車間、生產線設備“搬”進教室,甚至把分公司直接落地在學校內,從總部來“駐校”的技術人員,一邊處理公司業務,一邊擔任學校相關專業的專業指導、技術顧問;學生們也可以隨時到公司一邊學習、一邊參與公司項目學以致用。
為解決政、企、校、行四方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密切教育和產業良性互動、學校和企業優勢互補的發展格局,啟動職業教育校企合作促進條例一類立法項目,朝著校企“四個在‘一起’”,即心在一起、人在一起、事在一起、利在一起前進。
打破要素壁壘,推進實訓資源校校共用、校企共用。近年來,衢州相繼成立開山學院、常山工匠學院、開化校村命運共同體、智造新城產業學院等一批產學研平臺,40個項目入選省產教融合“五個一批”建設項目。校企融合,在科學統籌后,迸發出了新的合力。
浙江省技術能手、衢州市首席技師朱永良指導機械 專業教師
就業統籌 統出擇業新平臺
老話說“千金在手,不如一技傍身”。讓學生通過在學校學習到的技能立足社會乃至創收致富,是職業教育的初衷。
為了幫助更多的職校畢業生找到職業歸宿,在就業方面,衢州也開展了統籌改革實踐,成立衢州職業教育集團,建立浙閩贛皖四省邊際職業培訓聯盟,舉辦職業教育高端論壇、專場招聘會、人才見面會。
其中,打造“一站式” 就業平臺,建立“就業—招生—專業設置”聯動機制是意義重大的創新舉措。2020年以來,全市職業院校共開展專場招聘會60場,為本地企業輸送人才2429人。通過實體化運作浙閩贛皖四省邊際職業培訓聯盟,成功實現了“衢州月嫂”和“衢州有禮”培訓品牌西進工程。在2020年舉辦的四省邊際職業培訓聯盟衢州專場招聘會上,260余家用人單位推出8000余個崗位供畢業生選擇。
整合組織部、教育局、農業農村局、人社局等近20家單位資源,衢州還構建起鄉村振興學院市縣鄉村四級辦學網絡,匯集市縣兩級師資2800余名,年開展培訓40余萬人次。激發部門合力共同參與職業教育,有力地提升了勞動者職業技能水平,拓寬職業技能人才發展渠道。
衢州還積極構建“牽線搭橋、聚才回流”機制,面向中高職學生舉辦專場招聘會,將校友創辦的企業作為學生就業的重要基地,“藍領典范”校企合作企業達到40家。
在就業統籌的保障下,一個個“名廚”“金牌保姆”“金牌月嫂”扎根都市,成就夢想;一位位列車長從這里走向大江南北,馳騁在祖國廣袤的田野上;一批批學子成為技術骨干、工程師、企業老總……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站在時代的路口,衢州職教人們深信:勇于爭才能爭出發展新局,敢于拼才能拼出精彩勝勢,善于闖才能闖出轉型新路。下一步,衢州職業教育將以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為根本遵循,縱深推進“五統籌”改革,集成攻堅、集智攻關,不斷完善具有衢州元素的職業教育標準體系,努力為浙江省打造全國一流、有世界影響力的職業教育高地貢獻衢州力量。(衢報傳媒集團記者 尹嬋萱 通訊員 胡蘭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