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職業教育法》中明確提出“國家推行中國特色學徒制”。至此,學徒制上升為國家層面的制度,并以法律形式得以確立。可以預見,學徒制將由此迎來大發展,成為職業教育的基本模式之一。
2014年,為解決企業轉型升級所引致的人才結構性供需矛盾問題,我國開啟了中國特色學徒制的探索:即由教育部主導的現代學徒制試點和由人社部主導的企業新型學徒制試點。前者從發展現代職業教育角度,通過推動職業教育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對接、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借以提高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質量和服務產業發展能力;后者從加強企業技術技能人才隊伍建設角度,突出以企業主導開展職業技術技能培訓工作,不斷提升勞動者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
經過這幾年的探索,學徒制形成了“校企雙元育人、交互訓教、崗位培養,學徒雙重身份、工學交替、在崗成才”的基本遵循。經驗表明,學徒制是實現產教融合的最佳方式,能最大限度發揮企業育人主體作用,有效解決企業對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選、育、用、留”問題。
由于學徒制相關法律政策不健全,學徒制“上熱下冷、校熱企冷”的問題也較為突出,且在推進過程中,出現企業培養主體地位缺失、企業培養能力不足、學生學徒雙重身份保障不力、學徒崗位標準不明、工學內容對接不暢、在崗培養技能單一等系列問題。
“十四五”以來,我國經濟進入提檔加速關鍵期,新經濟、新業態、新模式發展迅猛,各類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緊缺問題凸顯,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充分發揮企業優勢和育人主體作用,以高質量學徒制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已成為職業教育面臨的新課題、新任務。
新《職業教育法》為中國特色學徒制推行奠定了法律基礎,明確了政策支持基本導向。如,新《職業教育法》提出的“引導企業按照崗位總量的一定比例設立學徒崗位”,能夠解決學徒崗位不足的問題,也有利于推動完善行業企業學徒崗位標準?!皩⑴c學徒培養的有關企業,可以按照規定享受補貼”等舉措,無疑有利于降低企業參與成本,增強企業參與積極性。而對“企業與職業學校聯合招收學生,以工學結合的方式進行學徒培養的,應當簽訂學徒培養協議?!眲t有利于保障學徒的基本權益。另外,發展職業教育本科,為開展高層次學徒制創造了條件,無疑能大幅增強學徒制的吸引力。
推行中國特色學徒制,要優先在新技術、高端技術等產業領域開展探索。加強學徒制項目設計與管理,深化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形成可推廣的實施內容、路徑及典型經驗,帶動學徒制向高質量高層次發展,應成為探索的重點內容。
推行中國特色學徒制,要加快形成良好的工作推進機制:在政策層面,各地方政府應在新《職業教育法》的指導下,進一步細化落實相關支持政策;各部門應加強協同,打好政策“組合拳”,增強學徒制培養參與各方尤其是企業的動力和能力。
在管理層面,建立健全省級層面學徒制管理機構,協同相關行業組織健全學徒制標準,加快完善學徒制質量監管體系,并打通學徒制中高本銜接和分級培養。在操作層面,校企應健全合作培養機制,尤其要完善校企雙導師選拔、認定和使用方式,并在師資結構上,形成校企雙帶頭人、學校骨干教師、企業內訓師、企業一線技術骨干和管理骨干等人員為基礎的教學團隊。
另外,要加強學徒制培養宣傳,增強社會對學徒制的認識和共識。通過“政、行、校、企、生”等多方聯動,推動中國特色學徒制高效落地。
(作者趙鵬飛 系廣東建設職業技術學院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