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芳 [2](浙江育英職業技術學院)
摘 要:文旅融合促使產業需要更多有創意、有文化、有技術的創新型人才,也需要打破文旅行業壁壘的跨領域、跨專業的復合型人才。高校應轉變人才培養觀念,以人的全面發展為指導,用現代化的思維,從構建文旅類專業群、構建“通用知識技能+專項知識技能”的課程體系、推進“三教”改革、制定校企合作多元化策略等途徑來打造復合型文旅人才,為地方經濟提供文旅產業所需的新型、緊缺人才。
關鍵詞:文旅融合;復合型人才;人才培養;酒店專業
文旅融合不是行業的簡單疊加,而是文化與旅游相互交融,并產生許多行業新方向和新實踐,同時也對行業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新挑戰和新訴求。酒店行業作為文旅產業的一員,在新形勢下對人才的要求也發生了變化,跨領域、跨專業、復合型和創新型的酒店人才將成為新寵。
一、培養復合型人才的必要性
文化和旅游產業是綜合性產業,未來的旅游發展將更多地需要各類多層次旅游人才。文旅融合后,文旅旗下各行業在產品開發、企業運營等方面融入更多文化元素。以酒店為例,其傳統人才發展路徑偏向于專才式發展,如酒店總經理的職業發展路徑一般是“基層服務員→領班→主管→部門經理→總經理”,但在文旅融合背景下,對酒店人才概念的界定應需要更加寬泛,需要往“通才+專才”的規格培養,才能適應行業的多元化發展。這是復合型人才培養的外因。
隨著外部環境的變化,學生的擇業觀、就業觀也在發生著變化。課題組對浙江省內高職旅游類專業學生的就業意向做了問卷調查。從調查結果看,56.11%的學生選擇直接就業,30.51%的學生選擇專升本,10.31%的學生選擇自主創業,3.05%的學生選擇出國。這一數據與智聯招聘發布的《2020秋季大學生就業報告》的相關數據相比,旅游類專業學生選擇直接就業的比例偏低,而畢業后選擇專升本的和自主創業的比例明顯偏高。另外從學生就業及升學的專業對口情況來看,高職旅游類專業對自身行業的認可度并不是很高,且就業意向呈現多元化趨勢,學生在擇業時會結合自己的興趣,對文化、娛樂等新經濟產業青睞度較高。但同時也發現,學生雖然對酒店行業、旅游行業認同不高但他們并不排斥服務業,而且專業的學習可以幫助他們職業拓展和自主創業。因此,高職酒店管理專業需轉變觀念,以培養復合型人才為目標,滿足學生就業多元化的需要,提升學生就業競爭力。
二、文旅融合背景下復合型人才培養的途徑
(一)構建文旅類專業群
在文旅融合背景之下,旅游管理、酒店管理、會展等旅游類專業不能再各自為政,人才培養必須打破單向思維,實現跨領域、跨專業、復合型和創新型文旅人才的培養。從當前高職院校旅游類專業的發展現狀看,酒店專業或者旅游專業的生存現狀越來越不樂觀,招生困難、就業質量不高等問題尤為突出。文旅相關專業相互合作,組建文旅類專業群,實現資源共享,可滿足學生多元化發展需要。以課題組所在院校為例,學院重新規劃專業門類和歸屬,以專業群建設帶動專業發展,將原先分屬兩個二級分院的酒店管理專業、旅行社管理和會展專業進行聯合,組建旅游專業群,以“通才+專才”的人才培養思路,重新確立各專業人才培養規格,拓展各專業學生職業范圍、就業崗位,并結合“1+X”證書,實現學生多元職業能力培養。
(二)構建“通用知識技能+專項知識技能”的課程體系
在組建專業群的前提下,培養復合型人才需構建“通用知識技能+專項知識技能”課程體系。以酒店管理專業為例,可背靠旅游專業群,其課程體系可由專業群共享基礎課程、專業方向課、崗位核心課、職業拓展課等構成。大專業的格局可以提供給學生更寬廣的職業成長空間,同時也可以滿足學生在大專業領域內的個性化職業追求。同時,隨著酒店產品文化元素不斷地融入,高校在專業課程體系中還應適當增加文化類課程如中國傳統文化、酒店建筑文化、酒店品牌文化、旅游審美等,增強專業學生的文化欣賞能力和人文修養。另外,根據學生就業需求多樣化的特點,專業可加大職業拓展課的比例,多設置一些文旅行業相關又時尚熱門的職業領域課程,如旅游電子商務、中西點制作、咖啡制作、店鋪陳設等,讓學生有更多職業發展的可能。最后,在課程體系中加大實踐教學比例。高職旅游類專業的實踐教學體系除了包含認知實訓、頂崗實習、課程實踐、專業集中實訓等外,還要重視學生第二課堂的建設,多為學生開發文旅實踐鍛煉的平臺和活動項目。問卷調查中,當問到“你的就業競爭優勢有哪些”時,“溝通表達能力強”、“有工作經驗”、“專業技能強”排在了前三位,可見在校期間的職業能力培養讓學生具有較大的自信去面對就業競爭。
(三)推進復合型人才培養的“三教”改革
1、提升教師職業素養和職業能力
教師是教學改革的主體,因此要培養復合型的人才就要有復合型的教師。復合型教師首要特點就是“雙師”素質,這應成為職業教育對教師的基本要求。文旅融合,高職教師首先要迎合形勢、做出改變,根據行業業態變化、行業人才需求變化,調整自己的知識和能力結構,查漏補缺,與時俱進。另外,高校應該為教師“賦能”, 建立教師職業發展階梯,完善以職業素養和職業能力為導向的教師評聘、業績考核機制,為教師搭建學習研究、實踐鍛煉的平臺并重視教師學習與實踐效果的檢測。如酒店專業老師,不僅要去酒店掛職,還需要去文旅旗下其他企業掛職,以便對文旅行業有較全面的了解。同時,酒店專業老師還需要提升企業掛職的實際效果,不能將掛職流于形式,除了教師自身對自己有要求外,學校也應要求教師帶著項目、帶著任務去企業掛職,把科研和社會服務等列入考核,鼓勵教師為行業企業邊服務邊提高其職業能力。
除專業老師之外,高職院校還需要關注到公民素養課教師的專業性培養。在一些高職院校中,存在公共課教研室和專業教研室“兩張皮”的現象,相互間沒有交集,公民素養課中的專業性無法體現,無法實現全方位育人的目的。對此,公共課教研室可通過與專業教研室相互研討、教師結對子、相互聽課、共同制定教學大綱等方式來增強公共課教師對專業的了解,提升公民素養課的專業性。
2、推動立體化教材和教學資源體系改革
隨著文旅行業新技術、新工藝、新流程、新規范的不斷出現,相關專業課程和課程教學內容也必然會發生改變,教材作為課程建設與教學內容改革的載體,也必須適應行業理論與實踐發展、信息科學技術發展、學生學習特征改變。立體化教材和教學資源體系是根據不同類型課程、不同教學模式、不同教學內容而選用或者編制不同類型教材和教學資源所形成的多元化、動態化、立體化的教材和教學資源體系。以酒店專業為例,馬哲等基礎課、酒店管理概論等專業基礎課可編寫或者選用公開出版的教材;而對于房務管理、餐飲運行與管理、認知實訓等專業課和實踐課,為確保及內容更新及時,適應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專業可與企業共同研制,編寫和開發符合酒店生產實際和行業最新趨勢的新型活頁式、工作手冊式教材,同時配套開發信息化資源、教學案例和教學項目等,形成立體化教材和教學資源體系,保持專業教材形式和內容的新鮮度、實效性和適應性。
3、建立三維一體的課堂教學模式
教法是教學改革的路徑,其核心是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文旅旗下的旅游、酒店等行業有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同屬勞動密集性行業,很多崗位都是需要與人打交道。如酒店專業,其專業硬技能難度不大,學生基本上都能快速掌握,而溝通、協作、創新、應變等的職業軟技能則需要在實踐中不斷積累和提升。這一特性決定酒店專業的課程教學僅憑校內課堂是不夠的,還需要在校外企業實踐。另外,復合型人才需要具備多元知識結構,這僅靠專業課程學習也是不夠的。隨著信息化技術的不斷發展以及復合型人才需求的出現,高職院校需要建立以“學生學習為中心”的校內課堂、企業課堂、網絡課堂三維一體的課堂教學模式。三個課堂共同圍繞“服務學生學習”的中心,發揮各自職責和功能,實現相互間的實時連接、資源共享和相互支持,滿足對學生的全方位培養。
當然,三類課堂教學其所適用的教學方法也有不同,且不同專業的不同課堂教學應根據職業的不同特性來設計。對酒店專業來說,體驗式教學更有利于對學生軟技能的培養。因此,校內課堂要重視情境教學,將酒店的工作環境、崗位的基礎知識和工作任務等引入課堂,通過任務驅動、項目引領、案例教學、情景教學等體驗式教學方法,讓學生在職業化情境中練就溝通與協作的能力、獲取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網絡課堂需與線下課堂配合,故在線開放課程的建設尤為重要,確保資源類型豐富、內容更新及時。除此之外,網絡課堂的改革還需重點抓好開放共享的問題,才能實現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尤其是學生在企業課堂學習時,網絡平臺技術必須能支持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的實時互動,滿足學生隨時隨地學習、溝通、答疑、解惑的需要。對于承擔實踐教學任務的企業課堂,當前比較常見的教學形式是師徒制、訂單培養、跟崗見習等。由于酒店行業用工短缺的現象,酒店在選派德技皆優的師傅以及師傅指導效果考核方面仍達不到預期效果。為此,校企雙方需要進一步完善學生實踐考核制度,并借助網絡課堂的教學資源和實時互動,實現專業教師遠程指導、校企雙方師傅間的交流。
(四)制定復合型人才培養的校企合作多元化策略
校企合作是幫助學生成長和就業的重要舉措。調查中,87.88%的學生選擇校企合作單位直接就業,56.06%的學生最希望通過學校幫助自己就業,可見高職院校近幾年推進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的措施有實效,為學生實習就業創造了有利的條件。同時發現,72.73%的學生更愿意選擇大企業去工作,92.42%的學生表示公司企業文化會影響自己的就業選擇,可見高職院校要有條件地去選擇合作單位。文旅融合下復合型人才的培養就是要提升文旅旗下各專業人才的綜合實力,擴大其就業的廣度和高度。因此校企合作多元化策略首先是指合作單位類型的多元化,如酒店專業不能僅將合作對象定在高星級酒店,而是構建多業態、多崗位類型的合作企業聯盟,并且做好對合作單位的企業實力、企業文化、人才觀念的評估工作,把好資質關。其次,校企合作多元化策略還體現在合作內容、合作方式上的多元化,校企合作不能只停留在實習就業上面,還應該滲透到人才規格制定、課程開發、課程教學、學生活動、招生就業、培訓競賽、技術服務等各個領域。
三、復合型人才培養的保障機制
面對我國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需求與行業人才隊伍建設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培養復合型人才首先需要的是理念的創新,高職院校需要轉變人才培養觀,堅持人的全面發展,以現代化的思維,打造人才多元化培養路徑。在復合型人才培養實施過程中,高校應該優化“三教”改革的激勵和考核機制,加強專業性指導。高校還需加強“雙師”教師隊伍的建設,尤其是在校企師資互聘、互培方面做好標準和資質的確立、師資培養內容和方式的確定、考核評價制度的制定等。信息化教學將成為職業教育的常態,高職院校需加大校園網絡、智慧化教室、信息化平臺、教學質量監控系統等的建設力度,為復合型人才培養提供技術保障。
參考文獻
[1]白長虹.文旅融合背景下的行業人才培養——實踐需求與理論議題[J].人民論壇?學術前沿, 2019(11):36-42.
[2]孫亞芳.文旅融合趨勢下高職酒店管理專業人才培養路徑研究[J].河北旅游職業學院學報,2020(01):8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