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金融職業學院首批國家級別跨境電商教師教學創新團隊“三雙”模式實踐
“服務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和‘1+X’證書制度試點需要,打造高水平、結構化的國家級別團隊,加強教師能力建設,選聘企業高級技術人員擔任產業導師,組建校企合作、專兼結合的‘雙師型’團隊,深化‘三教’改革,共訂人才培養方案,構建對接職業標準的課程體系,按照國家職業標準和教學標準分工協作進行模塊化教學,形成高質量、有特色的經驗成果。”根據國家級別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建設要求,結合本校辦學定位和特色,建設專兼結合的教師教學創新團隊成為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的重中之重。
浙江金融職業學院國家級別跨境電商教師教學創新團隊以《跨境電子商務國家級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建設任務書》為目標,立足國家2020年新設的跨境電子商務專業建設,聚焦“三教”改革,組建高水平、專兼結合的“雙專業帶頭人”團隊、“雙課程負責人”團隊和“雙導師育人”團隊,形成“三雙”團隊建設機制,在標準建設、資源開發和人才培養的項目建設中,起到了引領改革、支撐發展和示范輻射的重要作用,為全國“雙高”建設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樣板。
國家級別教師教學創新團隊“三雙”模式介紹
按照“高水平、結構化”的要求,基于跨境電子商務的產業鏈、典型崗位群和模塊項目,建設產教融合、專兼結合的“三雙”教師教學創新團隊。“三雙”即“雙專業帶頭人”“雙課程負責人”“雙育人導師”三種類型團隊。團隊組建要求體現“雙優素質”,遴選“優秀的專任教師+優秀的行業兼職教師”,強化專、兼國家級別團隊教師必備的專業精神、職業精神和工匠精神;體現“雙元結構”,聘請行業專家,由“校內專任教師+行業兼職教師”組成。依托“雙元”“雙優”的“三雙”教學創新團隊,共同開發崗標、專標、課標,共建課程、授課、命題、指導學生實踐,開展“學歷證書+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融通培養,實現學生優質就業與可持續發展。
(一)“雙專業帶頭人”團隊:跨境電子商務崗標專標開發的領跑者
由行業名師擔任兼職專業帶頭人,與校內專業帶頭人結對,形成“學校專業帶頭人+行業名師兼職專業帶頭人”構成的“雙專業帶頭人”機制,主導跨境電子商務崗位標準、專業標準開發,跨境電商“1+X”證書試點、“書證融通”人才培養模式改革頂層設計的教育教學技術攻關及成果轉化工作。
1.牽頭開發崗標和專標,引領國內跨境電商標準體系建設。“首批職業教育國家級別教師教學創新團隊”承擔著制定專業領域國家標準的使命。自2019年以來,深入行業調研,按照專業群對接產業鏈、專業標準對接職業能力標準、課程標準對接崗位標準的設計思路,完成了《跨境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社會調研報告》,研發了《跨境電商人才培養教學指導方案開發》、行業團體標準《跨境電子商務從業人員崗位劃分及職業能力要求》等9項標準,完善了國內本專業職業標準和培養標準。
2.開發“1+X”技能等級證書標準,完善國內技能等級證書制度。團隊對標跨境電商人才鏈新需求,聯合開發第四批阿里巴巴《跨境電商B2C數據運營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標準(1+X)》和《跨境電商B2B數據運營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標準(1+X)》。前者內容覆蓋九大工作領域、23項工作任務、59項職業技能要求,職業技能等級標準內容和要求先進、可操作性強,與跨境電商B2C數據運營崗位(群)精準匹配,是銜接跨境電商教育鏈、創新鏈、產業鏈和人才鏈的有效載體,符合行業發展需求。兩個X證書是跨境電商行業人才急需的證書。
3.優化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提高緊缺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優化《跨境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按照專業基礎模塊課程、專業核心模塊課程、專業拓展模塊課程等規范課程體系結構,基于典型崗位群和工作過程,將“1+X”證書標準融入到課程標準、課程內容的設計中,強化課程思政和實習實訓環節設計,提高緊缺人才培養的針對性。
(二)“雙課程負責人”團隊:系列課程教材資源的開發者
“雙課程負責人”團隊由行業專家擔任課程兼職負責人和培訓講師,形成“校內課程負責人+行業課程負責人”的機制。組建了9支團隊,參與技能等級鑒定標準開發與實施,共建模塊化課程標準、內容、資源、考核標準和新形態一體化教材,協作實施各自“精專”的項目模塊教學。團隊和知名出版社共同探討開發財經類新形態項目化、活頁式、工作手冊式教材。
1.開發9門核心課程標準。核心課程標準明確規定了課程性質、設計思路、課程目標、內容與進度安排、模塊教學分工、教材編寫要求、教學資源建設、教學場所、教學評價等要求。超額完成《跨境電商B2C營銷》《跨境電商物流》《跨境電商B2C數據分析》《跨境電商B2B數據分析》等9門核心課標,為模塊化課程規范教學奠定了基礎。
2.建設了四級高質量的開放課程和教材資源體系。兩年來,團隊建設了國家、省級、行業培訓和校級的四級教學資源體系,包括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和新形態教材。主編出版了職業教育“十三五”國家規劃教材、跨境電商系列新形態教材、面向“一帶一路”國家跨境電商的行業培訓教材。教學資源成果對全國職業院校跨境電商人才培養和專業發展起到了一定支撐作用。
3.推進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創新,提升課程思政育人實效。團隊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積極推進課程思政教學示范團隊建設、示范課程建設、教材建設和教法改革,構建“專業課程—社團活動—實踐項目”的課程育人體系。建成了“外貿單證操作”首批“國家課程思政示范課程”;“跨境電商物流實務”和“國際結算操作”獲評首批“浙江省課程思政示范課程”,提升課程思政育人實效。
(三)“雙育人導師”團隊:高技能人才“書證融通”培養的倡導者
“雙育人導師”團隊由行業專家兼任創業導師,形成“校內育人導師+行業創業導師”的機制。采用“雙元育人、書證融通”的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模式,開展基于“崗、課、賽、證”協同育人的實踐,合推高技能人才和創業型人才培養。
1.組建阿里巴巴數字貿易班,產教深度融合“雙元育人”。2019年與阿里巴巴(中國)網絡技術有限公司共建“阿里巴巴數字貿易學院”,對接跨境電商B2B和B2C數據運營職業技能等級標準,組建了兩屆阿里巴巴數字貿易班,采用“雙元育人、書證融通”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半年虛擬組班教學、半年實體訂單培養、半年學徒制培養的“0.5+0.5+0.5”模式,團隊成員與企業導師共同備課、授課、命題、指導實踐,依托阿里巴巴國際站真實賬號,開展實戰教學和學徒制培養。
2.舉辦“1+X”證書試點師資班,推進“書證融通”育人模式。舉辦全國跨境電商B2C數據運營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師資培訓班,解讀職業技能等級標準和“書證融通”人才培養模式路徑,助推本校和兄弟院校教師提升“書證融通”試點的教育教學能力。
3.組建跨境電商培優班,分類個性化育人。以課賽、校賽和省賽為抓手,依托跨境電商交易平臺和13家校內外實習實踐基地,建立校內“跨境電商創業中心”支持學生注冊企業。構建了“導師育人”的“學習即創業”“學習即比賽”“比賽即創業”教學模式,突破技能競賽和創新創業平臺缺失的瓶頸,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創新創業能力。
成果成效
“三雙”團隊在標準開發、教材建設和育人領域取得了一系列標志性成果,在“三教”改革中發揮了引領、支撐和示范作用。
(一)“雙專業帶頭人”團隊研發系列標準,引領了新專業發展
團隊主持開發跨境電商國家級別、行業級的崗位標準和專業標準9項,開發跨境電商B2B/B2C數據運營X證書標準2項,開發行業“一帶一路”培訓崗位標準2項。多項成果引領新專業發展。
(二)“雙課程負責人”團隊開發教學資源體系,支撐了新專業發展
團隊負責人戴小紅教授主持首批國家級別職業教育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實踐課題項目“跨境電子商務核心課程新形態教材和教學資源建設”,編撰“十三五”國家規劃教材4本、省新形態教材2本、行業培訓教材2本、系列新形態教材6本;領銜開發9門核心課程標準、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1門和課程思政示范課程2門、省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9門和課程思政示范課程2門。章安平教授獲全國教材建設一等獎,肖旭副教授主編的《跨境電商實務》教材發行量達到10萬冊,課程在中國職教MOOC完成9輪授課,注冊聽課人數達2萬。
(三)“雙育人導師”團隊探索“書證融通”培養模式,示范“1+X”人才培養
團隊舉辦“1+X”跨境電商B2C數據運營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師資班,全國100多所高職院校的近3000名代表參加。首屆阿里巴巴數字貿易班的75名學生有72名通過考證,全部被33家阿里巴巴國際站頭部企業錄用,實習期平均月薪達4608元。已獲證書學生月平均工資達5177元,比未獲證書學生實習月薪高出1544元。截至2021年9月,全部學員都已接到訂單,其中超過40%學員已接到1萬美元以上的訂單,超過20%學員已接到3萬美元以上的訂單,超過10%學員已接到5萬美元以上的訂單。自2017年以來,學生參加浙江省跨境電商技能大賽連續三年獲得團體一等獎。
(四)團隊社會服務能力和行業影響力大幅提升
團隊建設省級及以上教科研平臺項目8個,主持省級及以上教科研課題11項。其中,鄭亞莉教授主持的國家社科基金課題以“優秀”結題。在主流期刊報紙發表文章12篇,提交咨政報告獲省領導批示或被政府部門采納17篇。成為學校“雙高”建設研發創新的骨干成員,12人獲得職稱或職務晉升,在業界的影響力日益重要。 (戴小紅 鄭亞莉 章安平 肖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