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教合一的幼兒教育對保育員職業素養有較高要求,因此要創新保育員職業培訓。
保育員職業素養直接影響幼兒成長,關乎幼兒身心發展。然而,相關調查發現當下保育員職業素養難以適應當前要求,因此有必要創新保育員培訓策略,加強保育員培訓,增強保教合一的職業心智模式,提高保育員綜合職業素養。
U型理論及其啟示
U型理論倡導者奧托·夏莫認為,U型理論基本順序是觀察、反思、設計、行動,遇到問題不執著于既有模式和經驗,先沉靜下來悉心觀察、感知未來,明確真正愿景,將其與未來的自己及場域環境聯結,再沉浸到現有場域中反復觀察反思,設計方案,采取行動,實現改變。根據U型理論,個體職業素養發展一般經歷被動反應、改變系統、改變框架、重新生成四個階段。
“導學研”一體,構建U型理論培訓場域
根據U型理論,要增強保育員的職業認同,提高其職業素養,就需要構建適應保育員特點的參與式學習場域,讓他們找到提升職業素養的資源,實現改變。
參與式管理制度“導引”。尊重保育員主體地位,改變園務管理傳統,讓保育員和全體教師一樣參與各項園務政策和決策過程,增進對園務的了解,激發熱情,提升各項管理和教育技能。
自助式教研會議“研討”。讓保育員平等地參與教師教研活動,并且經常組織專題性保教工作研討活動,讓他們既感受到尊重和平等,又能學習教育理論、體會教育教法,潛移默化地增強職業認同、提高職業技能。
多維“開放”,營造U型理論培訓環境
營造U型理論培訓環境能使保育員在開放的環境中認識自己、把握未來、改變自我。
開放思維。通過活動引導培養保育員的開放思維,鼓勵其就幼兒教育、保教合一、教研活動表達想法,激發其開放思維能力,思考工作關系、未來設想、崗位能力需要等,培養其反思自身職業能力基礎、提高自身職業技能儲備的意識。
開放意志。通過參觀考察、實踐案例、結對談心、專家講座等引導保育員反思自身職業素養、感悟保教合一的未來發展趨勢和職業素養要求,重塑職業認同。
七元素“助推”,強化U型理論培訓實踐
通過系統、連續的職業培訓,完成從感知未來到重置模式、再到發展素養的過程性跨越,達到增強保育員職業認同、改變職業行為、提升職業素養的目的。
定格感知現有技能。通過各種活動,引導保育員描述對職業的自我認知及自身職業技能現狀,并且通過反復呈現的方式讓其修正自我感知,以達到準確感知“定格”自我職業素養的目的。
引導自我反思。通過各種活動,引導保育員反思自己,從而對職業素養基礎有更為清醒、準確的認知,達到“停止下載”傳統思維模式和提升職業技能認知的目的,實現視角和注意力的轉向。
討論未來場景。通過各種討論未來場景的活動,讓保育員明了理想,從而放棄既定的思維模式、職業認知、行為習慣和技能基礎,為形成新的理想和愿景、接納新的職業素養提供基礎。
塑造共同愿景。讓保育員參與制訂幼兒園發展規劃,了解未來幼兒教育對保育員的期待,從而將內心渴求、未來發展與幼兒園共同愿景有效聯結,形成未來保育員職業素養的自我認知。
接受新型素養。讓保育員分析當前不足,反復修正對未來職業及自身素養認知的不足,激發改變自身的欲望。
形成新型素養。讓保育員將在參加各類學習培訓活動中得到的感悟和成長整理成文字,并通過交流呈現,結晶形成新的職業素養,使之成為從事幼兒園保育工作的指導原則和具體思路。
穩固新型素養。通過職業素養大賽等方式,讓優秀保育員充分展示職業素養,肯定每一個保育員的細微進步與成長,并以激勵性政策促進其穩固新職業素養。(陸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