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學生當廉價勞動力、專業不對口、加班加點、強制實習……雖然國家相關部門已多次發文規范職業院校的實習,但上述侵犯學生合法權利的行為仍然時不時見諸報端。
這對職業教育具有極大的負面影響,會讓部分家長認為,送孩子上職業院校,得不到貨真價實的職業教育,從而導致他們對職業院校的認可度很低。如何杜絕違規實習,確保職業院校給學生貨真價實的職業教育?
在筆者看來,首先,必須加大對違規實習的處罰力度,要建立黑名單制度,把違規組織學生實習的職業院校納入黑名單,向學生、家長發布報考預警。其次,要賦予學生對職業院校辦學的參與權和監督權,學校選擇實習單位,應該由教師委員會負責,聽取學生意見,向全體學生公開實習方案,并尊重學生的選擇。
違規組織學生實習,都有相似的劇情:實習內容——與專業無關;實習報酬——低于正常標準;實習時間——超過規定的8小時,要求學生無條件接受加班;實習管理——以“不準畢業”威脅學生。簡單來說,就是校企雙方把學生作為牟利的工具,企業以招實習生為名,以較低的成本獲得勞務工,學校則以組織實習為名,收取勞務中介費。這樣的實習顯然沒有多少教育意義。
把職業院校頂崗實習的學生視為低廉的“學生工”,是低端職業教育與低端產業的茍合。于職業學校而言,要給學生高質量的實習體驗,應該按專業教學要求,選擇有資質的實習單位,制訂實習方案。但學校很難找到這樣愿意接受中職生實習的單位,加之有的職業院校生均經費很低,學校不想在實習實訓方面投入經費,于是就選擇缺勞務工的低端企業。對于低端企業來說,他們開出的薪酬待遇,在勞務市場上已經很難招到勞務工,于是把眼光對準職校學生,謀求以“學生工”填補“勞務工荒”。
顯然,這種低端合作,從利益角度看,是校企“雙贏”,但從教育角度看,沒有給學生任何有價值的實習體驗,嚴重影響了職業教育質量。
治理違規實習,必須擺脫利益因素。要從教育角度規范實習,加強對職業院校組織學生實習的保障,嚴厲治理學生實習中的違規行為。對存在嚴重違規行為的職業院校給予減招或者停招的處罰,而不只是叫停違規實習;或者在招生時,向考生和家長公開職業院校的違規辦學行為,提醒他們謹慎選擇。
同時,推進職業院校建立現代學校制度,實行現代治理。良好的校企合作一定是現代學校與現代企業的合作。現代學校在選擇合作企業時,要評估合作企業是否具有相應的資質,是否能提升學校的教育質量。學校要成立教師委員會,負責學生實習等教育事務的管理。現代企業和職業院校合作,不應只追求眼下的利益,而應著眼于為行業、社會培養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因為整體上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不但可以為本企業獲得高素質的員工,也可提高行業的發展水平。
另外,要遏制實習亂象,職業院校的學生也要有維權意識。學校如以“不準畢業”威脅學生,學生要掌握確鑿的證據,利用法律武器對發出威脅的相關人員追究責任。至于實習單位收繳學生手機,學生也可明確拒絕,并在第一時間報警等。總之,學生要學會利用現在暢通的維權途徑,采取合理的辦法維權。(熊丙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