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職業教育納入全市經濟社會發展規劃”“每年投入不少于1億元專項資金,推進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一場規模空前的臺州市職業教育大會暨建設職教“窗口”城市動員大會,即將在臺州召開。這個大會,既是浙江省的職業教育在“十三五”取得成就的縮影,更象征著,“十四五”的浙江職業教育,有了全新的開端!
事實上,過去的5年,是浙江職業教育快速高質量發展的5年,用風生水起來形容,一點都不夸張。
“‘十三五’以來,根據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產業轉型需要,我省職業教育堅持內涵發展和改革創新,整體發展水平走在全國前列,在首批全國職業教育改革成效明顯、國家予以激勵支持的省份中名列第一,高職‘雙高建設’入圍學校比例全國第一,中職教育發展基礎穩固。”據浙江省教育廳相關負責人介紹,5年來,我省職業教育以良好發展態勢向縱深邁進,高中段職普融通協調發展,高等職業教育實現規模和質量雙提升。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初步形成,職業教育從中職到高職、職業(應用)本科的成長通道順利構建,高等職業教育基本實現愿學盡學。職業院校基礎能力和服務能力顯著增強,在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產業轉型升級中的“助推器”作用初步顯現。統計顯示,僅去年,職業院校向社會輸送了畢業生33.77萬人,培訓了120萬人,成為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大軍的重要供給力量。
基礎厚實 抓住機遇迎接挑戰
浙江職業教育能取得非凡成就,靠的是全面創新。十三五期間“八大舉措”,進一步夯實了浙江職業教育在全國的前列地位。
規模結構不斷優化。我省職業教育在校生規模已連續多年保持正增長。2020年底的數據顯示,全省已有高職高專院校50所,在校生48.7萬人,中職(含技工學校)在校生74.3萬人,高職高專及中職畢業生33.77萬人,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支撐;
財政投入穩步增長。2020年全省高職院校、中職學校教育,投入達到空前的320多億元,其中財政投入占了大部分;
重大項目成效彰顯。我省積極參與國家高職“雙高”建設計劃,15所高職院校入圍國家雙高計劃建設單位,入圍總量全國第二,占比全國第一。同時,在全國率先推進省級“雙高計劃”建設;
中職建設培優提質。我省以中職質量提升行動項目為載體,推動地方職業教育改革發展。全省有國家級改革發展示范校42所,省級改革發展示范學校80所。實施中等職業教育“三名工程”,建設了50所省級中職名校,培養培育了100名中職教學名師、100名中職技能大師,扶持建設了200個中職名專業;
改革試點扎實推進。省部聯合共建溫臺職業教育創新高地;指導推進衢州市開展設區市職業教育“五統籌”改革試點,在全省推廣;積極推進1+X證書制度改革;實施中高職一體化、四年制高職教育人才培養試點,積極探索復合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新路徑。加快建設縱向貫通、橫向融通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
產教融合全面深化。完善頂層設計,出臺《關于實施浙江新時代工匠培育工程的意見》《浙江省深化產教融合推進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推進新時代工匠培育、產教融合發展,促進人才培養供給側和產業需求側高效協同,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和產業核心競爭力。目前,全省各地已組建217個職教集團,與近萬家企業結成緊密合作關系;全面推進現代學徒制改革試點;
區域合作協同推進。積極探索跨省域職教集團協同發展機制,著力做好“4集團+1聯盟+1平臺”工作。牽頭做好長三角智能制造職業教育集團等4個跨區域職教集團工作,支持浙江工業大學成立長三角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研究院,助力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發展;
社會服務持續提升。制訂浙江省職業院校助力脫貧攻堅年度行動計劃,逐項落實職業教育東西部協作任務,高質量完成我省幫扶新疆、西藏等省區的職業教育對口幫扶工作。全省職業院校積極開展社會培訓,創新線上培訓方式,2020年培訓量120萬人次……
再蘊新機 部省協同推進高地建設
2020年12月11日,在教育部和省政府領導的見證下,《教育部 浙江省人民政府協同推進溫臺職業教育高地建設框架協議》簽約;1個月后,《教育部 浙江省人民政府關于推進職業教育與民營經濟融合發展助力“活力溫臺”建設的意見》正式印發。事關浙江職業教育發展路徑、浙江經濟發展的“黃金窗口”機會就此到來。從省級層面到溫臺兩市迅速行動起來,《教育部支持政策清單》《浙江省支持政策清單》《溫州市、臺州市工作任務清單》先后出臺。
溫州,是我國民營經濟的主要發祥地,對職業教育的發展,有著更迫切的需求,更深厚的承載土壤,一份《溫州市人民政府貫徹落實〈教育部 浙江省人民政府關于推進職業教育與民營經濟融合發展 助力“活力溫臺”建設的意見〉》,再一次顯示了溫州發展職業教育、助力經濟發展的決心、雄心、力度。
溫州亮出的目標很明確:到2023年,職業教育發展建設工作取得明顯成效,職業教育類型特征進一步彰顯,政府統籌管理、社會多元化辦學的格局基本形成,職業教育與民營經濟融合發展的路徑基本建立,成功創建國家產教融合示范城市,創成國家級應用技術協同創新中心。“助推溫州高職教育進入全國地級城市第一方陣,溫州中職教育進入全省第一方陣,部分改革做法走在全國前列,為國家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浙江省產教深度融合以及溫州‘一區一廊’‘五城五高地’‘兩個健康’先行區建設作出新的貢獻,為全國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改革經驗。”溫州對此充滿了信心。
創新,是溫州的基因之一。溫州特別提出,要創新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方式,協同推進產教人才高效流動,打造職業教育助力“雙創”新標桿,推動溫州職業教育助力民營企業“走出去”,進而提出建設溫州職業教育“數字大腦”。務實、創新之風,撲面而來。
在臺州,市委、市政府牽頭實施試點工作,抓緊編制建設方案,很快,《職業教育提質培優行動計劃(2020—2023年)》《臺州市職業教育發展規劃》等一系列政策和方案,紛紛出臺,職業教育,春風勁吹。
臺州方案明確提出:“試點混合所有制辦學”,鼓勵民營企業以獨資、合資、合作等方式,利用資本、技術、管理等要素依法參與舉辦中高等職業教育;溫臺要“更好地實現協同發展、一體發展和共贏發展”的要求,將通過學校、專業、師資協同發展等途徑,推動兩地優勢互補、整體提升;要借梯登高、借勢成事,實現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
從總體框架到工作任務清單,從堅持一條主線到體現兩大理念完成三大任務,從《職教“窗口”城市建設主要指標》到《重點任務清單》……巨細靡遺,一張藍圖,一張“施工”圖,徐徐展開。而即將召開的臺州市職業教育大會暨建設職教“窗口”城市動員大會,將是圖上的最新一筆。
在《浙江省職業教育“十四五”發展規劃》中,記者看到了已經開始實施的我省職業教育全景圖。可望且可及的“打造全國一流、世界影響的職業教育高地”宏觀目標和各個具體主要指標,傳遞的是,職業教育助力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的鏗鏘之聲!(鄭希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