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杭州市人民職業學校校長金衛東
浙江省中職學校“雙高計劃”的頂層設計和總體規劃都已完成,杭州市人民職業學校校長金衛東認為,下一步重在建設方案,實在行動邏輯,貴在職教特色,難在革故鼎新,亮在引領示范。學校作為省中職高水平專業建設單位,圍繞辦好新時代職業教育的新要求,全面深化改革,推進內涵建設,提升辦學水平,力爭探索出一條具有“人民”特色的“雙高計劃”建設路線。
大樹下舞臺:班班有歌聲活動
提升職業意識,培養高素質人才
職業意識是人們對職業勞動的認識、評價、情感和態度等心理成分的綜合反映,包括創新意識、競爭意識、協作意識和奉獻意識等方面。“現在職業學校重視專業技能的培養,對教學的內容、方式和考核等方面不斷進行改革,卻忽視了對學生職業意識的培養。”金校長如是說。
金校長非常認同莊子的“無為之用,方為大用”之說,他表示,對意識形態領域投入精力去培養,確實很難出顯性成績,但他堅信只要認真去做,學生的文化素養、職業技能等方面必然會得到提升,肯定能培養出德技兼修的高素質人才。“關注學生長遠發展的教育才會讓學生終身受益,真正實現教育的初心。”
學校借助優秀畢業生的力量,舉辦校友協作會、園長論壇等,讓優秀畢業生現身說法講述職場成長故事,讓他們成為在校生重要的學習榜樣,培養學生的職業意識。同時,強化職業體驗,如幼兒保育專業依托“一班一園·三方共育”的產教融合教育教學模式,安排新生在入學之初進入杭州市府機關幼兒園、杭州鳳棲幼兒園等結對幼兒園體驗,在真實場景中觀察、經歷幼師職業,喚醒他們的角色意識和角色情感,從而產生職業的認同感。
幼教實訓室:蒙臺梭利區
引入“1+X”證書制度,重建高標準課程體系
課程體系建設是高水平專業建設的奠基工作,高標準進行課程體系重構,才可能將高水平專業建設落到實處。作為全國幼兒保育課程標準組副組長單位、浙江省學前教育中高銜接課程改革組副組長單位,學校幼兒保育專業正努力走上高質量發展的跑道。
“我們想跳出幼兒保育專業原有的課程體系,重建一套高標準的課程體系。”金校長表示,根據“1+X”證書制度對幼兒保育專業培養目標重新進行審視修訂,在確保學生獲得學歷證書的前提下,重點圍繞學生如何獲得“X”項職業技能來修訂培養目標,并制定校企合作聯合培養人才的機制。
課程體系方面,幼兒保育專業課程設置與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相關的課程,實現專業課程與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相融互通。如開設《嬰幼兒衛生與保育》《母嬰護理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幼兒照護能力培訓》等課程,分別對應初級、中級職業技能等級。課程內容方面,將職業資格標準與課程教學標準對接起來,并融入到當前課程內容中,在專業課程教學中結合培訓內容進行講解,實現專業課程保與教的融合。
2020杭州市中職教師教學能力比賽
樹立正確的職業觀,打造高水平教師創新團隊
打造教師教學創新團隊既是“雙高計劃”建設的重要改革發展任務,更是“雙高計劃”建設的“第一資源”。學校幼兒保育專業的師資隊伍與其他專業有一個很大的區別,即教師大部分都不是幼兒保育專業科班出身,更多來自聲樂、美術、舞蹈等藝術類專業,導致老師們對學科認知強,但對專業理解偏弱。金校長認為,教師除了師德師風、專業能力、教育教學能力、社會實踐能力、科研能力等必備素養之外,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對于教師個人職業發展、專業建設的健康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
針對這一實際情況,學校鼓勵教師參與“1+X”證書考評員培訓,熟悉相關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標準,進一步了解專業內涵。搭建平臺,組織教師參加國家級、省級和市級教材的編寫,提升他們的專業視野。對接“一班一園”師資培養項目,依托浸潤式“走近、走進幼兒園(行業)”計劃,落實新教師助講培養計劃,骨干教師專業提升計劃和專家型教師的引領計劃,在豐富教師實踐教育經驗、提升實踐教育水平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強化教師對專業的認識和理解。
2020校“最美學子”頒獎
借助“第二成績單”,探索高質量評價機制
科學合理的評價機制具有指導、規范和激勵作用。金校長認為,建立評價機制有助于扭轉以學業成績為標準的單一評價模式,改變單純片面“以考分論英雄”的社會現象,有利于學生職業素質的顯著提高,有利于企業對人才的選拔和使用。
學校以“第二成績單”作為全面衡量學生綜合素養的評價體系,探索以學生人文素養、科學素養、實踐能力和社會責任感培養為目標,突出“引領思想、素養提升”的關鍵核心,逐步搭建有規范、可視化、可量化的“第二成績單”評價體系,能夠體現出學生成長與進步的過程,鼓勵他們多元化、個性化發展。
學校將趁著“雙高計劃”建設的東風,努力成為高素質復合型技能人才培養的高地,成為省內一流、國內領先的“小而美”的“校園美、專業美、課程美、課堂美、學生美、教師美”的“六美”城市中心現代化中職精品學校。(崔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