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浙江科技工程學校校長張永芳
在“雙高”建設校長訪談中,浙江科技工程學校校長張永芳談到了浙江省“雙高”建設之“高”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中職“雙高”建設與高職“雙高”建設又有什么差別,以及中職學校開展“雙高”建設的具體著眼點和落腳點在哪里,并結合學校實際情況,清晰地描繪出學校將充分發揮在名校建設中所取得的綜合實力全省領先、人才培養質量領先、教學團隊建設領先、社會服務效應領先的“四項”領先優勢,整體推進“七個”高水平建設的“雙高”建設路線圖。
以“校長負責制”試點為契機,推進現代化學校治理高水平建設
在接下來的“雙高”建設中,學校將以浙江省黨組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試點校為契機,完善決策、執行、監督的治理體系,落實黨委對學校工作的全面領導,推進現代治理能力建設;堅持“硬件設施”與“軟件建設”、“提升水平”與“打造特色”結合,構建“紅船?匠首”文化核心理念和環境體系,形成獨具“科工”特質的“精進之道”;努力實施“智慧校園”計劃,建立首席信息官(CIO)制度,升級完善“數據交換中心”,進一步夯實基礎設施平臺,建立移動辦公、移動學習、網絡教學互動學習平臺、社會服務(培訓)子系統,實現“讓數據多跑路,讓師生少跑腿”,爭取入列省職業教育信息化標桿學校。
以“結構化專業”建設為核心,推進專業高水平建設
專業建設是“雙高”建設的核心所在,為此,學校將努力實施“高水平專業”引領計劃,重點建設機器人專業和旅游專業,在“學研互動”人才培養改革、產教融合發展機制、工匠精神養成體系等方面實現全省引領。學校將全面對接浙江現代產業體系、嘉興經濟社會和重點產業發展需求,聚焦數字經濟核心領域、智能裝備等,動態調整專業(方向),新增數字經濟類專業,形成“傳統專業+特色專業+新興專業”結構化專業體系;做強工業機器人等智能制造類專業群,做精工業互聯網等信息類專業群,做特旅游電商烘焙等服務類專業群,積極探索“以群組系”院系調整機制,打造與區域經濟產業群緊密結合的專業群。
以“四有”好老師為標準,推進教師隊伍高水平建設
教師隊伍建設是“雙高”建設的關鍵,為此學校將以“四有”好老師為標準,全面提升教師思想政治素質和職業道德水平,建立“師德清單”,構建師德師風常態化評價機制;以“雙師”教師培育為主線,實行“校企跨界”計劃,建立互聘輪崗機制,協同培育優質教師;以“能工巧匠”培育為目標,實行“專業跨界”計劃,打通專業壁壘,發揮教師特長,組建創新型教學團隊,創新高水平教師職業發展平臺;以“匠首”名師培育為理念,深化“青匠—優匠—精匠—首匠”教師培育路徑;依托現有的省級名師(大師)工作室,構筑“國家—省—市—?!怠蔽寮壝麕焾F隊發展鏈。
以“產業學院”建設為路徑,推進校企合作高水平建設
校企合作是推進“雙高”建設的重要載體,基于此,學校將全面落實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學結合,鑄就校企命運共同體,在互聯網、烘焙、機器人產業學院的基礎上,拓展南湖紅旅學院等產業學院,形成一個系部一個特色產業學院的結構布局和建設任務。同時學校將努力實施“名校+名企”計劃,引進ABB、FANUC等名企,創新“聯合主體、雙元共構”的產教融合模式,打造一批融課程教學、實習實訓、員工培訓和社會服務于一體的產教融合實訓基地,爭取入列國家高水平專業化產教融合實訓基地。此外,學校還將努力實施“學徒制”提升計劃,通過與企業共建云運維工坊、大數據工坊等特色平臺,擴大現代學徒制試點班級,創新“雙元一體、師徒攜接、產學一體”的現代學徒制“工匠工坊”育人模式。
以“雙核素養”工程為抓手,推進高素質人才培養高水平建設
“雙高”建設的目的在于為社會培養輸送更多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為此,學校將以建設“雙核素養”工程為抓手,構建核心素養培養、核心技能提升有機融合的學生多元培養體系,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探索學生核心技能提升的途徑和方法,爭取入列國家“三全育人”典型學校;將全面實施“雙千工程”計劃,以“千日成才、倍千成師”為抓手,從“思想作風、行為習慣、身心發展、發展能力、職業素養”五個維度提升學生的雙核素養,建立健全“思政課程+課程思政”體系,打造“紅匠”德育品牌,爭取入列國家名班主任工作室和國家思想政治課示范課堂或課程思政教育案例。
以“服務平臺”建設為切點,推進特色項目高水平建設
在接下來的“雙高”建設中,學校將努力推進特色項目建設,升級改造校內實訓基地,提升實訓基地共享度和使用績效;遴選行業領軍企業,立項建設市級以上校外實訓基地(教育型企業);規劃建設智能制造應用技術服務中心、工業機器人應用技術服務中心、工業互聯網應用技術服務中心、人工智能應用技術服務中心等先進制造業技術創新平臺以及全域旅游人才培養基地、云想融媒體技術服務中心、小微企業稅收“微服務”中心、智慧新零售技術服務中心、嘉興菜非遺傳承研發服務中心等現代服務業技術創新平臺。技術技能公共服務平臺的成功打造,有利于促進依托協會、工作室建立“1+N”政策池的形成;有利于精選優配朋輩導師、基礎導師、專業導師、企業導師“四導師”工程的實施;有利于創客空間、網紅直播空間、青創工場等多類型實踐平臺“零成本”雙創場所的打造;有利于創客文化節、創客沙龍、創意集市等活動的開展,最終形成專創融合、賽創融合的良好氛圍。
以“e心e意”品牌打造為推手,推進社會服務高水平建設
大力提升學校社會服務能力是“雙高”建設的一項重要任務,為此,學校將充分發揮兩個國家級培訓基地的輻射能力,引進多個行業協會,構建跨企業研訓中心,以專業化、高端化、定制化培訓鑄造“e心e意”社會培訓品牌;通過六進社區工程,對接“網格連心、組團服務”,設立社區發展共同體;通過精準結對幫扶工程,設立跨區域精準扶智中心;通過承辦省級、國家級以及國際技能競賽活動,搭建跨校際競賽服務中心,最終打造一站式教育服務平臺,形成“網格融校”服務品牌。(孫支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