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 賓:北京市教委職成處副處長 呂輪超
北京經濟管理職業學院黨委副書記、博士、副教授 張懿
北京地鐵公司通號分公司檢修一項目部技術研發室主任 楊才勝
北京地鐵科技發展公司支援保障部主管工程師 任振余
高職擴招工作,是中央抓“六保”、促“六穩”,立足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作出的決策部署,是教育特別是職業教育的重大發展機遇,也是落實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和《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的重要舉措。近日,教育部發布關于高職擴招工作的通知,提出“今明兩年職業技能培訓3500萬人次以上,高職院校擴招200萬人”的目標,讓更多勞動者長技能、好就業,這對于大多數想要提升學歷的學生和企業職工來說是一個絕佳機會。記者連日來采訪了教育主管部門、職業院校、技能工人代表等,就此問題展開討論。
高職院校是高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的主陣地
記者:高職擴招與全面深化職業教育改革的關系?
呂輪超:高職擴招是全面深化職業教育改革的應有之義,也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一方面,我國經濟正處于提質增效的周期中,需要大量的高技術技能人才,高職院校正是這類人才培養的主陣地。擴大高職生源,增強對市場經濟技術技能人才需求的供給能力,是當前職業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務。
另一方面,我國經歷了一個較長周期的高校擴招,本科以上學術型人才過剩現象已經出現。增加技術技能型人才的培養數量和質量,是我國主動調整教育和人才結構的重要改革舉措,必將對我國今后的經濟社會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此外,高職擴招擴展了高職教育的對象,對于提升農民、退役軍人、待業人群等就業能力,促進貧困人群脫貧致富有著重要意義。
記者:擴招帶給職業教育領域哪些紅利?
呂輪超:近年來,國家出臺了《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舉措,推動職業教育大發展。高職擴招將給職業教育領域帶來以下紅利:一是營造良好的職教發展氛圍。擴招向社會傳遞了國家將重點發展這類教育的信息,這是導向和信號,地方政府要為高職教育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
二是提供強大的生源支撐。這次擴招明確表示不僅僅是面向在校生源的擴招,更多的是面向新型職業農民、退役軍人、農民工、在職低學歷技能人才等在職場就業方面相對弱勢的群體提供高職教育,提升技能和學歷,使他們在就業中更具競爭力,同時大量補充經濟社會發展對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
三是促進高職教育教學改革。很多高職院校的教育教學受普通高校學術型教學模式影響較大,如今培養對象多元化,必然對傳統的高職教育教學帶來挑戰。高職院校必須開展教學改革,優化專業結構,縮短培養周期,教學中更加注重技術技能的傳授,使教學方式和培養計劃更加容易被受教育群體所接受。
四是提升高職院校的辦學能力。生源增加了,高職院校必須投入更多人力、物力,教育經費必然向高職院校傾斜,高職院校的辦學設施設備、師資水平將得到很大增強。
擴招專業應側重面向民生需求較大的領域
記者:北京高職院校近年來有何招生經驗,下一步計劃是什么?
呂輪超:近年來,市教委通過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改革,基本搭建起中高職銜接的人才培養階梯,多數學生都能從中職升到高職乃至本科,因此高職擴招的體量總體不算很大。
北京在推動高職擴招方面主要有以下做法:一是重點面向在校生以外的多元化群體。在擴招專業選擇方面,側重面向民生需求較大的領域,比如學前教育、養老護理、保安、家政服務等,同時對農村基層干部、酒店服務人員、廚師等一些低學歷在職人群存量比較多的行業開展擴招試點。
二是培養形式靈活多樣。比如面向本市大飯店的廚師人群開設試驗班,通過中高職聯合培養形式,提升這些人群的學歷和技能。這些學生的學習時間和學習方式更加靈活,可以周末學,也可以線上學,可以到校學,也可以去某個飯店開展現場教學。
三是師資來源多元化。針對培養對象有在職工作經歷和對技術技能強烈需求的特點,我們安排師資時,既有高職院校的在職教師,也有來自行業、企業的資深技術技能人才共同參與教學,讓學生有近距離向大師請教的機會,學到真本領,增強競爭力。
張懿:北京經濟管理職業學院積極落實擴招政策,現有專業均參加擴招,主要面向普通高中畢業生、退役軍人、下崗失業人員、農民工和新型職業農民等群體展開。
針對擴招學生的特點,我校專門出臺了鼓勵入學政策:對于退役軍人、下崗失業人員、農民工和新型職業農民,可免予文化素質考試,由學校組織相關的職業適應性測試或職業技能測試。對于符合免試條件的技能拔尖人才,學校免試錄取。對取得相關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考生,報考相關專業可免予職業技能測試,確保擴招政策全面落實、不打折扣。
我校擴招向區域經濟建設急需、社會民生領域緊缺和就業率高的專業傾斜,望京和固安兩個校區開設了旅游管理、航空服務、會計、互聯網金融、數字媒體應用技術、機電一體化、工程造價、人工智能、非遺傳承等34個專業和方向,其中教育部現代學徒制教育教學試點專業3個,北京市特高項目和教育部人工職能試點項目3個,TAFE教育模式改革試點專業2個,北京市1+X證書制度試點專業7個,專業面廣,能夠滿足不同層次、知識結構的學生需求。
學校注重根據每名考生的特點,引導學生報考區域經濟建設急需、社會民生領域緊缺專業,在學生原有知識領域和知識結構的基礎上提升專業化水平。
近年來,學校學生整體就業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就業率高,用人單位好評度高。下一步,我校計劃利用好擴招和京津冀職業教育協同發展的契機,在養老、學前教育、城市運行、非遺傳承等首都發展和民生領域急需的專業上持續發力,采用定向招生、聯合培養等多種方式做大做強招生,形成規模,擴大影響力。
相比全日制學生,擴招學生具有年齡跨度大、專業知識強、在校時間短等特點。對此,學校按照“標準不降、模式多元、學習靈活”原則,積極探索擴招學生學習管理的新方案,采取彈性學分制和靈活多元教學模式,在不影響考生及所在單位日常工作的前提下開展教學活動。對退役軍人、下崗失業人員、農民工和新型職業農民等已積累的學習成果(含技術技能),探索通過水平測試等方式進行學分認定,確保擴招學生在校期間能夠學到知識,提高水平。
培養學員扎實的基本功始終是重點
記者:企業最看重高職生的哪些素質?
任振余:企業首先希望職工都能掌握基本的專業理論知識,并且熟練地掌握專業技術能力,這永遠都應該是高職生最基本的素質要求之一。無論在什么情況下,扎實過硬的專業技能都是展現自己才華最好的“名片”。
同時,高職生要想適應當今的職場環境,就必須具備明確的工作目標和強烈的責任心,帶著激情去工作,踏實、有效率地完成自己的本職工作。工作態度很大程度上能夠決定一個人的工作成果,有良好的態度才有可能塑造一個值得信賴的形象,獲得同事、上司及客戶的信任。
楊才勝:非常認同“職工要有過硬的專業技術”觀點,同時,共情能力也是現在越來越注重的能力。當下職場更注重團隊的協作能力,與其他人有良好的溝通,應該是適應工作的基礎條件之一,情商較高、溝通能力好,才有利于工作的開展。
此外,具備學習能力也非常重要,職工對工作所需要的知識要有持續學習的態度,不斷提升自我的能力。離開學校不意味著就要停止學習,只有主動吸收知識,才能保證工作崗位上的專業能力不斷得到提升。
社會在職人員培訓應將實操性放在第一位
記者:如何為社會在職人員提供有針對性的高職教育服務?
張懿:在職人員入校學習往往具備較強的針對性,會優先考慮對目前工作有切實幫助的專業;對知識的渴求度強烈,往往是為了通過學習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問題。
為此,學校對這些學生一是盡可能單獨編班,把具有相似工作的擴招學生盡可能安排在一起,這樣便于集中學習、相互交流,學習效果更加突出;二是針對社會在職人員特點,配優配強班主任等管理人員,便于相互溝通協調;三是學校注重選拔具備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能力的“雙師型”教師和教學團隊為擴招學生授課,鼓勵師生相互交流;四是保障擴招入學的社會在職人員在校期間能享受與全日制學生相同的待遇,為更多青年憑一技之長實現人生價值提供舞臺。
楊才勝:職業技術工人多以操作類為主,所以,職工進行高職培訓時應注重本專業的實操性,兼顧本專業理論知識的學習,適度擴大相關理論知識教學。這樣做的目的,是既能做好本專業技能提升的培訓,又為職工在從業過程中開拓眼界,為職工創新提供必要的條件。
同時,職業培訓應循序漸進、分層推進,企業職工每年都應有被培訓的權利,企業也應該為職工提供務實的職業培訓計劃,培訓講師應注重選擇生產一線的高技能人才。
當然,每個職工都有個性化的培訓需求,比如我的徒弟佟薇就希望參加能和自己研發崗位相結合的技術理論、技術實操課程、專業制圖課、編程及外語課程;在學習方式上,遠程教育和集中授課都是很好的提升方式。
任振余:針對專業崗位提供技術技能的培訓和實戰操作,是對職工最有益的。在培訓方式上,講授法和師徒傳承都有各自的優勢。講授法屬于傳統的培訓方式,優點是運用起來方便,便于培訓者控制整個過程。而師徒傳承方式,是在實際工作中,由一個經驗資深的職工對一位或幾位經驗尚淺的職工進行專業技術培訓,師傅都是在職場中很有經驗的老手,處理問題往往有著過人的技巧和智慧,能避免年輕職工走彎路。(任潔 周美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