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提出“千方百計穩定和擴大就業,加強對重點行業、重點群體就業支持”。職業院校要做好“職業技能培訓”“高職擴招”“就業服務”,幫助勞動者“長技能、好就業”。新冠肺炎疫情對今年我國經濟產生巨大影響。后疫情時期,保經濟、穩就業是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職業院校要主動對接行業需求,從“質量”入手,按照行業發展質量要求引領職業教育質量提升,辦好新時代職業教育,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通過“質量革命”,整合優化校內外資源,解決當下人才培養過程中的各類難點、痛點和堵點問題,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首先,職業教育的“質量革命”要以多元治理的辦學格局為支撐。行業發展需要人才,疫情后的產業復蘇需要人才,這就要求職業教育堅持服務發展、促進就業的辦學方向,實現由政府舉辦為主向政府統籌管理、社會多元辦學的格局轉變,由追求規模擴張向提高質量轉變,由參照普通教育辦學模式向企業社會參與、專業特色鮮明的類型教育轉變。通過推動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構建多元治理的辦學格局,支持社會資本進入職業教育領域,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提高行業企業參與人才培養的深度和廣度,打通校企人才雙向流動渠道,吸引更多具有深厚理論知識和豐富實踐經驗的人才到職業院校任教,實現場地、設備等教學資源校企間的共享共用,健全人才評價體系,保障人才培養數量供需平衡、人才培養目標共同認可、人才培養質量共同把控,從招生到培養到就業,實現一體化、全過程育人。
其次,職業教育的“質量革命”要以高水平院校和專業建設為引領。職業院校的“雙高建設”體現了《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中“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是兩種不同教育類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重要設計。創建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院校,立德樹人是根本任務,產教融合是工作主線,標桿引領是不懈追求。職業院校要按照“當地離不開,業內都認同,國際可交流”的目標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和提高國家競爭力提供優質人才資源支撐,形成中國特色職業教育發展模式。
第三,職業教育的“質量革命”要以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為保障。過去,高職生源以18~22周歲的適齡生源為主。高職擴招意味著退役軍人、下崗職工、農民工等非傳統應屆生源比例將持續提高。高職擴招為更多人提供了人生出彩的機會,實現了職業教育的廣泛性和全面性。針對學生來源的多樣性、學生培養的適應性、企業需求的目標性,職業院校要轉變以往“關門辦學”的思路,圍繞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使命,積極和行業企業對接,激發校企合作新動能,完善人才培養體系,建立職業教育標準體系,依照企業需求量身定制人才培養方案和培訓方案。通過“半工半讀”“工學交替”“送教上門”“育訓結合”等方式,積極推進“1+X”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試點,支持學生在獲得學歷證書的同時,獲得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建立學分轉換和認定制度,推動學歷、學位與職業資格及其他學習成果互認銜接,將擴招、職業培訓和企業人力資源發展戰略結合起來,充分調研“非傳統生源”學習背景、動機及目的,突出因材施教,結合學校辦學特色,科學制訂人才培養方案,提升育人成效。
最后,職業教育的“質量革命”要以教師教材教法改革為抓手。保障職業院校有質量擴招的關鍵在于培養過程,保障職業院校育人質量的關鍵在于教師教材教法。職業院校要建立“雙師型”教師資格準入、任用管理制度,加大“雙師型”教師引進和培養力度,全面落實教師5年一周期的全員輪訓,探索建立新教師為期1年的教育見習和為期3年的企業實踐制度。以工作任務、活頁式開發教學資源,以實踐能力提升為目標,案例化、項目化為導向,信息化為手段,使教學資源更符合行業崗位能力要求。(朱曉卓 寧波衛生職業技術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