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助以訓穩崗,今明兩年職業技能培訓3500萬人次以上……”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對于職業教育的關注,讓在職教一線工作多年的全國人大代表徐賢淑心潮澎湃。她說:“我國歷來強調和重視職業技術教育事業的發展,但部分省份的職業技術教育發展存在生源短缺、基礎設施陳舊等問題,困擾職業教育發展。”她建議,國家加大支持力度,設立職業專項資金,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推動職業技術教育事業發展取得更大進步。
職業技術學校曾經是許多初高中學生的首選學校,既可學到專業生產技能,又可獲得就業保障。隨著高等院校普遍擴招,職業技術學校的生源萎縮。目前,職業學校與就業市場聯系不夠緊密;學校專業設置和布局不合理,辦學模式缺乏靈活性;課程教材內容不能及時更新、生產技術更新速度慢;專業課教師數量不足,很多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的專業技能和實踐能力不強;在校生素質不高、職業教育質量不高、缺少特色、缺少吸引力等都成為困擾職業教育發展的瓶頸。
為解決這些問題,切實推動職業技術教育事業發展,徐賢淑建議,加大政府支持力度,設立職業專項資金,重點扶持一批實力強、影響力大的龍頭職業學校;另一方面,在招錄職工時應該嚴格執行“先培訓,后就業”“先培訓,后上崗”的規定,不唯學歷,降低用人門檻,以能力水平選人用人。
“提高技術工人待遇,吸引更多的學生學習職業技能,從事技術工作。”徐賢淑說,應鼓勵民間資本參與職業教育,促進民辦職業學校的發展。職業院校辦學過程中應加大對外開放,多借鑒國外有益的經驗,這樣才能辦好職業教育。推行工學結合,促進校企合作,實行“訂單培養模式”,學校要以市場為導向設置專業,改革課程,培養與現代化產業結構相適應的新型產業工人。
徐賢淑說,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建立職業教師到企業實踐制度也是改變職教現狀的重要方法。職業院校應多聘請工程技術人員,讓技能人才擔任專業課教師或實習指導教師,加強“一體化”教師隊伍建設。突出高級技工培養,積極為社會經濟發展提供富有工匠精神的領導者和富有創造力的產業工人。大力改善專業和學科結構,最大限度加強以信息技術為核心和龍頭的現代生產技術和應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