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歲末,隨著《國務院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的印發,我國職業教育駛入了深化產教融合的邏輯軌道。至此,深化產教融合成為國家戰略和改革共識。北師大和震教授認為:“產教融合是指職業教育與產業界為了推動技能養成與發展而進行的資源優勢互補的合作活動及合作關系?!闭憬I大學劉曉博士在他的新著《職業教育中的校企合作——行為機制、治理模式與制度創新》中提出,校企合作研究發展變化的趨勢有三:“其一,由工學結合、校企合作走向產教融合;其二,政府角色由主導向推動轉變;其三,企業角色由參與者向重要主體轉變。”劉曉博士認為,這一轉變的機理在于“搭建部門之間、產業之間、行業之間、區域之間的合作架構,將校企合作從職業教育內部延伸到整個社會經濟體系,上升為國家教育改革和人才開發整體制度安排,推動職業教育從發展理念向制度供給落地”。這是對“深化產教融合是職業教育走向宏觀、走向整合、走向大職教”理念的一種迎合和機理破譯。
從2019年年初《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出臺,到2019年4月《建設產教融合型企業實施辦法(試行)》,再到2019年9月《國家產教融合建設試點實施方案》(以下簡稱《試點方案》)的推出,其中,銜接、呼應、跟進、踐行的邏輯軌跡十分清晰,可以說緊鑼密鼓、不容稍歇,形勢喜人,令人振奮。
筆者學習《試點方案》感觸最深的是,其試點建設的目標確定的“通過5年左右的努力,試點布局建設50個左右產教融合型城市,在試點城市及其所在省域內打造形成一批區域特色鮮明的產教融合型行業,在全國建設培育1萬家以上的產教融合型企業”。與《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具體目標中提及的“培育數以萬計的產教融合型企業”的訴求相比,這一“三管齊下”的試點建設規劃的頂層設計,是產教融合建設“三位一體”的重大創新和突破,值得給一個大大的贊。
“三位一體”的試點建設是整體的規劃設計
這種規劃設計體現了高站位、大思路、大視野和多主體。高站位是指《試點方案》是由國家發改委、教育部等六部委聯合出臺的頂層設計方案,代表的是國家意志,是站在國家層面的總體籌劃和部署,體現的是從政府高位推動產教融合的訴求和特點。大思路是指《試點方案》不是單一目標和訴求,而是為推進產教融合改革樹立標桿,為創新要素深度融合提供載體,為推進政策組合開展創新試驗。大視野是指《試點方案》放開眼量和視界,并不局限于產教、校企這些具體的點上,而是拓展到政府、行業這些利益攸關方、核心相關方、治理參與方,是跳出融合看融合、多元聚力促融合的寬宏視野和思路。多主體是指《試點方案》整合了政府、行業和企業的參與,基本上體現了一種治理的結構和框架,更容易聚合各方資源、能量和功能,形成互補和合力,能更好地實現深化產教融合的戰略目標。
“三位一體”的試點建設是聯動的協同運作
產教融合,尤其是深化產教融合,不是孤立的,而是系統工程。按照發展改革委答記者問的口徑,它“統籌產教融合型城市、行業和企業3類試點對象,就是要發揮城市承載、行業聚合、企業主體作用,建立城市為節點、行業為支點、企業為重點的改革新路徑、新機制”。它不是停留在一個點上的孤立布局,而是“三位一體、三建統籌”聯動協同的整體推進和運作?!叭灰惑w”體現了國家在推動產教融合戰略上的決心之大、力度之強,這樣的協同運作、整體發力,才能真正推動產教融合向縱深發展,真正實現資源、人員、技術、管理、文化等全方位、實質性的深度融合。
“三位一體”的試點建設是邏輯的關系統籌
從各自定位的關系看,城市搭平臺,行業做指導,校企來“唱戲”。從層級關系看,城市是上位的,政府統籌域內資源,協調全局;行業是中位的,承擔集聚產業、履行指導的職能;企業是下位的,和學校一起負責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的落地。從相互作用功能看,城市平臺、城市載體太重要了,它是行業、企業、學校的所在地、落腳點。對于城市而言,獲得產教融合型城市應該是一種榮譽、一張名片,有助于提升城市知名度和影響力。對于學校而言,依托產教融合型城市,合作辦學就更有底氣和信心,融合創新就會更加平順易行。對行業而言,介于城市和企業之間,既得益于城市政府的支持,又指導職業教育的校企合作,是完成本職工作兩全其美的好事。
“三位一體”的試點建設是可期待的大膽布局
深化產教融合是國家確定的職業教育發展戰略和方向,也是職業教育的特色和本質。但推進起來,并非易事。這次《試點方案》的推出,使我們看到了創新的亮點和新意,也看到了前景和希望。因為這一方案是系統布局、整體發力、協同運作,有獨到過人之處、卓然超越之點。它可以使一批城市、行業、企業和高校獲得更大的創新空間和創新動力,使產教融合爆發出新的張力和后勁,這才是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找到的實踐方略和應然之道。按照這樣的《試點方案》實施,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才有成功的希望,才有可期待的未來。
需要指出的是,《試點方案》也有不足之處,那就是它缺乏與學校的聯系。試想,試點建設若沒有“教”與“產”的“人“字支撐,沒有校與企的合作實施,沒有校的參與將其落位到立德樹人的根本旨歸上,一切都將淪為空談。筆者認為,《試點方案》應當和《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提出的“建設50個高水平高等職業學校和150個骨干專業(群)”要求,及當下正在力推的“雙高”計劃相對接、相呼應、相結合,爭一流、創特色、提質量,這樣的內容凝練和方向引領,才是更科學、更全面的。比如產教融合型城市應當把有高水平職業院校或示范骨干專業作為遴選的必要條件,這樣相互捆綁、相互砥礪、相互倒逼、相互成就,既可以促進“雙高計劃”的成功實施,又可以保證試點建設的內涵與成效。(張健 滁州職業技術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