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教育部頒布了中等職業學校語文課程標準。課標強化育人功能,彰顯職業教育特色,具有基礎性和戰略性意義。作為一線教師,該如何跟上課標的步伐?
第一,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揮語文課程獨特的育人功能。中職語文學科要堅持“以文化人”,繼承與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培養中職學生的文化自信。一線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堅持“課程思政”,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語文課程教學的各個環節,“融入”切忌貼標簽,要自然融入,重在嚴謹貼切,妙在畫龍點睛。筆者領銜的工作室開展了一系列主題活動,如“古詩詞吟誦”課堂展示、“古詩文教學”微型課大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課堂”評比等,凝聚了一大批能較好踐行“課程思政”理念的“金課”。
第二,整體把握語文核心素養,關注學科質量標準,探索分級評價。語文核心素養是語文學科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一線教師要樹立以發展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為導向的教學理念,將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貫穿教學活動的全過程。一是要深刻領會并完整把握語文核心素養(語言理解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發現與鑒賞、文化傳承與參與)四方面的內涵、表現及其相互關系。其中,“語言”是語文課程所獨有的,“語言”和“思維”是語文核心素養的核心,兩者相互依存、相輔相成。“審美”和“文化”是通過“語言”和“思維”來提升的。四個方面是一個整體,在教學中相融共生。二是要認真研讀課標的二級學業質量標準。與之前的教學大綱不同,課標增設了二級學業質量標準。一線教師要以具體情境為載體,以典型任務為主要內容開展分級評價研究,努力探索階段性評價、畢業合格性考試和高職院校分類考試命題策略,促進教、學、評有機銜接。
第三,堅持以學生發展為本,探索“基于專題的課堂教學”。課標以中職語文核心素養為統領,以專題架構課程內容,包括“基礎模塊”“職業模塊”“拓展模塊”三大模塊的15個專題。值得關注的是,以往的教學設計往往以單獨文本為設計對象,而專題教學是以一組文本作為設計對象,更關注學生主體意識,讓學生自己去探索。因此,專題教學是對知識點教學或單篇教學的超越與升華,能有效提升中職生語文核心素養。一線教師在開展專題教學時,要以學生發展為本,根據學生認知特點和能力水平組織教學。要引導學生開展積極的語言實踐,創設適合學生的學習情境;要運用任務驅動、問題導向等符合學生特點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開展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
第四,注重體現職業教育特色,加強勞模精神、工匠精神教育與實踐。課標要求,在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背景下,教師要創設與行業企業相近的教學情境,探索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育與專業實踐相融合的教學新模式。筆者領銜的工作室成立了“中職教師跨界融合發展共同體”,挖掘專業學習中的語文元素,助力學生專業提升,從而做到專業素養與語文核心素養雙提升。后期,團隊將出版“文道匠心”系列叢書,開發配套“文專融合”網絡課程,讓中職生在成為優秀“匠人”的同時,能逐漸擁有“大師”的思維。
第五,開展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探索信息化背景下教與學方式的轉變。當代中職生已是互聯網的原住民,一線教師要充分認識信息技術給教育帶來的深遠影響,樹立信息化教學理念,注重信息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努力實現語文教學與信息技術的融合,提高語文教學的實效。近年來,工作室一直嘗試開展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同時,努力為一線教師提供免費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課程資源。(戴智敏 浙江省特級教師、教育部中職語文課標研制組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