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啟動以來,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黨委順應國家高職教育改革發展的風口和學校高質量發展關鍵期的形勢,堅持將主題教育與服務學校中心工作、推動改革發展穩定緊密結合,在“理論學習有收獲”等五方面目標要求的基礎上,增加了“推動發展見成效”的目標任務,團結引導廣大師生創新創造、擔當作為、崗位建功,將主題教育煥發出的組織力和創造力轉化為學校事業發展的推動力,把破難解題服務發展作為檢驗主題教育成果的試金石。
早謀劃真學習,一體化推進主題教育
“第二批主題教育即將啟動之際,我們來到中國革命的起航地、‘紅船精神’的誕生地,意義非凡……”2019年8月25日,浙江工商職院黨委書記陳仕俊在暑期干部學習會上作開班動員時說。
事實上,早在中央開展首批“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之時,浙江工商職院黨委就提早謀劃,組織學習相關文件精神,專題研究醞釀主題教育思路,為學校主題教育的開展確定了基本方向。暑期集中組織中層以上領導干部至嘉興南湖重溫“初心使命”,正是基于“先學先行、開好局起好步”的考量,為學校主題教育預熱的同時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礎。
除了先學先行,浙江工商職院黨委還聚焦主題主線,緊扣目標任務,圍繞四項措施,突出“書記抓、抓書記”,研究確立了“1+8+N”的主題教育一體化推進工作思路:“1”指黨委,黨委班子成員作為主題教育的主角和重點,帶頭學習、調研、檢視、整改,率先垂范、示范引領;“8”指學校的8個二級黨總支,黨總支作為基層單位,堅持緊跟學、學深一層,結合基層情況創新學習載體;“N”指學校的28個支部、474名黨員、若干個學習載體,支部作為基本單元,緊貼支部和黨員實際,凸顯自身特點積極開展學習教育。
黨委帶頭學、總支跟進學、支部積極學、黨員自覺學,“1+8+N”一體化推動使主題教育不斷抓實落細走深。截至2019年12月中旬,學校領導班子共計開展集中學習13次,圍繞8個專題開展“明心燈塔——黨的政治建設、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等5次研討,累計集中學習研討天數達9天。院系領導班子累計開展集中學習研討92次,28個黨支部累計組織集中學習267次。
去年國慶節前夕,一條老校長講校史的推文在學校師生的朋友圈刷屏,“時值新中國成立70周年、學校辦學105年之際,跟著老校長重溫校史、共話初心很有意義!”“正如總書記所說‘走得再遠都不能忘記來時的路’,我們要牢記教育初心,傳承學校百年辦學的文化基因,在新時代實現新夢想!”大家有感而發,踴躍留言。
邀請老校長講校史,跟著省黨史研究室專家學黨史,組織校主題教育宣講團講新中國史;舉行“我的教育初心·成長故事”教育論壇、舉辦“抒十一情懷 頌偉大祖國”詩歌朗誦會,把思政理論課課堂搬到鎮海口海防遺址現場;從“初心夜學”到“周一晨讀”,從志愿服務到過政治生日……以“學文件、學講話、學原著”和“天天學、周周講、月月測”為主要載體,不斷創新學習教育方式,引發全體師生黨員熱烈反響和廣泛共鳴,為高質量開展主題教育打下堅實的思想基礎、理論基礎和情感基礎。
廣調研深檢視,破解發展難點堵點
作為浙江省政府部門首批批準成立的4所全日制公辦普通高等職業院校之一,浙江工商職院在國內較早提出了“總部—基地”辦學模式,構建了包括學校本部、寧海產學研基地、慈溪產學研基地等在內的“一體兩翼”的辦學格局,成為深入地方產業聚集區辦學、探索“縣校合作”辦學模式的先行者。近年來,學校持續深化產教融合、推進校企合作,有效提升了人才培養水平,獲得了高度的認可和贊譽,曾4次榮獲“中國產學研合作促進獎”,兩次獲評“中國校企合作好案例”,1次獲評“中國產學研合作創新獎”。
但是,對照國家領導人在學校辦學90周年暨建校5周年時賀信中“搶抓機遇、加快發展、辦出水平、辦出特色”的希望和要求,對照高職院校優質校建設和“雙高”計劃的目標,學校發展還存在一些短板與不足,專業建設基礎厚不起來,“老底子”叫不響、“新牌子”出不去,產教融合不夠廣、不夠深,二級學院謀劃發展的動力不足、一流業績成果匱乏等問題成為桎梏學校高質量發展的難點堵點。
面對問題,陳仕俊認為,只有增強“等不得”的緊迫感、“歇不得”的危機感、“慢不得”的使命感,拿出刀刃向內、自我革新的勇氣,正確認識和把握高職教育改革發展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新挑戰,才能“不畏浮云遮望眼”,推進學校教育事業不斷發展。
2019年,對浙江工商職院全體師生而言是不平凡的一年。1月召開的學校第二次黨代會描繪了未來5年的發展藍圖,開啟了向著“特色鮮明、全省前列、國內知名”高職院校目標前行的新航程。
著眼于深化綜合改革、增強治理能力,學校在主題教育期間廣泛開展調研,并將其視為把握發展方向、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原動力。
學校精心研究制定調研方案,著眼解決改革發展問題,聚焦師生關心的問題,通過上門走訪、集中座談、個別訪談、交心談心、發放征求意見表等方式,深入一線領題調研,校院兩級共開展調研走訪118次,調研中發現意見建議290個。
與此同時,學校還積極做好調研“后半篇文章”,及時匯總梳理并形成問題清單,對校院兩級155個問題作出綜合研判,切實分析透徹問題癥結,提出解決問題、改進工作的思路舉措,校院兩級形成調研報告35個。
聚焦學校教育改革的重點、難點、堵點,對標國家領導人賀信精神以及學校黨代會提出的奮斗目標,查找“差距在哪里、為什么會有差距”“黨員干部如何凝心聚力、自覺擔當、主動作為、抓出成效”等問題,在全校范圍內開展“解放思想敢擔當、真抓實干有作為”大討論。陳仕俊以“不忘教育初心、牢記育人使命,勇挑學校高質量發展重任”為題,為學校師生黨員上調研專題黨課,擺問題、列差距、究根源、剖原因,進一步形成共識,細化教育改革發展舉措。
快整改見成效,為推動高質量發展賦能
主題教育期間,浙江工商職院黨委按照“立查立改、即查即改”的要求,聚焦“為民服務解難題”“推動發展見成效”的目標,把“改”字貫穿始終。
對調研發現的問題、群眾反映的問題、自身檢視的問題、大討論查找的問題、上級點出的問題,列清單、建臺賬、明責任,逐條逐項限時整改、抓好檢查落實。校院兩級共計解決涉及黨風、作風、教風、學風問題66個,民生問題22個,包括改善教工食堂就餐、優化作息時間表等十大民生實事得以推行,總結提煉了11個擔當作為破難題典型整改案例,并通過建章立制固化成果。
鑒于教職工對考核制度問題反映較為集中的情況,學校黨委經專題研究認為,只有完善內部治理體系,推進綜合考核系列制度優化改革,才能以人力資源的優質配置激活“一池春水”,釋放教職工的工作激情和創新活力,進而為催生一流業績成果、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激勵制度保障。
深入調研、征求意見、專題研究,修改、征求意見、再修改……經20余次易稿的《教職工考核指導意見》和《編內人員收入分配指導意見》兩個指導意見經學校教代會專題審議并全票通過,其他4個配套辦法也相繼審定出臺。
2019年11月9—10日,浙江工商職院產教融合大會暨學術論壇召開。來自政府部門、院校、企業、協會約700人次代表與專家學者共商產教融合大計,25個校地、校協、校企融合項目被簽署。同時,9名優秀企業、行業及協會的優秀人才受聘成為學校客座教授,7名優秀教師受聘成為企業專家。
“舉辦這次大會,旨在直面學校社會服務瓶頸問題,集聚全校和各方力量,拓展產教融合平臺。”浙江工商職院校長周志春介紹,剖析前期主題教育調研集中反映的“平臺層次不夠”“校企合作匹配度不夠”等問題,其根源在于社會服務管理運行機制問題。此次大會的召開,在一定程度上整合了校內外的社會服務資源,加強了職能部門與二級學院的聯動協作,可以說為健全機制、提升學校社會服務能力打開了新局面。
以主題教育為重要契機,浙江工商職院大力推動高質量發展,2019年標志性成果實現多點突破:國家級別職業教育教師教學創新團隊、技能大師工作室、雙師培養基地、生產性實訓基地等9項成果成功獲批;獲評2019年度“中國產學研合作促進獎單位”和“中國產學研工匠精神獎”;獲評浙江省高校黨建工作標桿院系和全國高校黨建樣板支部各1個;新增3項省部級科研項目,與寧波市海曙區達成“1+X”全面深度合作協議;1個教師團隊獲國家級別高職院校教學能力比賽二等獎,兩名教師成功入選浙江省“百千萬”高技能領軍人才培養工程。
下一步如何固化主題教育成果?陳仕俊表示,學校把“1+8+N”模式作為學校黨的建設的常態化工作機制,堅持理論武裝、調查研究、檢視問題、整改落實不松勁,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培育更多德技并修的高素質技能人才,為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作出更大貢獻。(姚敏明)